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宗商品创三年最大月跌幅 国内企业步步惊心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11日 02:47  每日经济新闻微博

  每经记者 张国栋 吴文坤 发自北京

  刚刚过去的九月,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经历了金融危机以来最凌厉的跌势。数据显示,跟踪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CRB指数全月大跌逾13%,国内市场的商品综合指数也下挫10%,其中金融属性较强的工业类商品首当其冲,国际铜价累计下挫近25%,国际油价跌幅也达到10%,纷纷创下金融危机以来的单月最大跌幅。

  大宗商品价格的弱势能否缓解国内高企的通胀压力?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又有多大?在紧缩政策下,相关生产商和贸易商的生存现状又如何?《每日经济新闻》为您带来详细报道。

  有色金属 产一吨亏一吨 部分铜企被迫减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张国栋 发自北京

  “按照现在的价格,我们每产一吨铜差不多就要亏掉一吨的钱。”10月10日,国内一家较大规模铜冶炼企业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反映称,因为铜价的持续下滑,该冶炼企业目前已经部分减产近一个月。

  减产乃至停产,是国内部分铜生产企业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据百川资讯提供的数据显示,铜价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演绎了 “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悲壮景象。其中,7月1日至10月7日,伦铜场内收盘价最高值9840美元/吨 (7月19日),最低值收盘6800美元/吨 (10月4日)。而在9月份,伦铜更是从每吨9160美下滑到最低7000美元附近。

  部分企业被迫减产

  “摸不着头绪,没想到一下子降这么多。”上述铜冶炼企业人士表示,年初他对于铜市还是比较乐观的,但没料到欧债危机会愈演愈烈,使得铜价出现大幅下跌。他向记者直言,“按照现在的价格,我们每产一吨差不多就要亏掉一吨的钱。”

  据悉,受三大评级机构屡屡下调评级与市场对经济增长预期明显放缓等多重影响,以铜为代表的大宗金属普遍重挫。

  铜价的大跌,带来的是生产企业的利润大幅缩水。“我们买的时候铜原料40元~50元/千克,加工后是70元~80元/千克,现在加工好的也就卖50元~60元/千克。”国内一家铜加工企业近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

  为减少铜价大跌带来的损失,不少国内生产企业不得不减产乃至停产。“现在很多小企业都处于半停产状态。我们现在处于封库、待停阶段,就是自己的货不出,只提供来料加工……”国内一家铜加工企业近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

  据悉,受铜价影响,生产企业不敢贸然生产,而贸易商则不敢接货。市场眼下供应的现货多数是贸易商去年就跟铜企签订的长单,“当时价格是升水的,但近期铜价大幅下跌,贸易商拿到货时就已经亏损”。

  铜需求仍走强

  上海中期期货(微博)分析师方俊峰称:“目前我们难以判断欧债问题能否告一段落,这一影响整个商品市场的长期问题恐怕不会很快过去。”

  不过,方俊峰也表示,整体来说目前的铜价已经是低位了,“进一步暴跌的可能性不大,但有继续走低的可能性。”

  铜价目前在7000美元附近获得了一定的支撑,价格在当前的位置可能出现一定幅度的反弹。“铜的下游仍然较弱,特别是伴随LME铜库存小幅增加,铜价持续走低也是必然。”我的有色网一位要求不具名分析师称,从9月1日到9月30日,LME铜库存最高至470070吨,铜库存增加3000吨,呈持续增加趋势。

  但从长期看,未来铜价仍然值得期待。据我的有色网提供的数据显示,1~8月份电力电缆、空调、冰箱、洗衣机、彩电、汽车产量分别增长18.9%、38.1%、12.6%、15.3%、-2.0%、3.3%,“除了彩电和汽车业外均维持了较高增速,显示国内铜终端需求依旧强劲”。

  根据2011年前9个月的中国精铜进口数据,大量的长协进口量或将反映在未来三个月的进口数据中,这对后期的铜价也会形成支撑。

  需求遭价格绑架 铝价或将长期走弱

  大宗金属近期普遍遭到重挫,铝价走势更是步步惊心。

  百川资讯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9月23日沪铝1112主力合约惨遭跌停,收盘价16495元/吨,跌485元/吨,跌幅为2.86%;9月26日,沪铝1112最低跌至15850元/吨,收盘16000元/吨,跌495元/吨,跌幅为3%。

  对此,百川资讯铝行业高级分析师张如风称,最近铝价涨跌幅度较大,主要由于 “欧洲债务危机延续、三大评级机构屡屡下调评级、美元指数大幅反弹,使得国内铝锭大幅下挫,而9月下旬资金面趋紧也让国内现货市场的铝锭承压。”

  蹊跷的是,铝价并未在国庆长假后重现大幅下挫的局面。“相对于其他基本金属,长假期间伦铝的走势显得相对平稳。”金瑞期货杨小光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7日晚间,伦铝报收于2209美元,单周上涨2.27%,止住了之前的连续下跌趋势。

  实际上,短期的利好并不足以对铝价形成持续的推动作用,杨小光分析称,“中长期的制约因素仍旧在于宏观面的不稳定以及下游消费的低迷,不排除欧债危机升级所引发的进一步走低的可能。”

  据悉,目前铝下游需求不但没有明显起色,反而出现些许萎缩。“房地产的整体下滑趋势对铝价会起到相应的阻碍作用,也会影响铝材的需求,目前建筑铝型材也呈现下滑的趋势。”我的有色网分析师李旬称。

  张如风同样表示,“从经济放缓和宏观经济恶化以及价格传导的滞后效应因素影响看,电解铝生产成本对铝价刚性支撑的观点将会受到市场的挑战。”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解铝中期弱势震荡下跌已经注定,“虽然抗跌性或将使其下跌过程变得跌宕起伏,但总体下跌趋势不变,未来有可能测试的目标位在15600元/吨左右”。

  9日,曾进行过专门调研的张如风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电解铝企业如今已经左右不了铝价。而受制于铝行业此前的起落及长时间的亏损,多数国内铝厂对当前铝价走势的看法比较复杂。“一些企业已经对铝价下跌司空见惯,少数企业相对悲观。”

  不过,全球最大的铝生产商俄罗斯铝业联合公司 (UCRUSAL)副总裁奥列格·穆哈麦德申则对铝市场保持“相对乐观”。近日,他对外预计铝市场已触底并将反弹,“到今年年底,铝价将从目前水平反弹至每吨2400~2500美元,没有迫使价格下跌的基本面因素。”

  /黑金属/

  价格创年内新低 钢企两头受气

  国内钢市没有迎来“金九银十”,其创下的今年以来最大一波价格跌幅连累了部分钢厂及钢贸企业。

  “现在圆钢价格倒挂得厉害,如果不算钢厂补贴的话,基本上是‘卖一吨亏一吨’,亏损幅度400元~600元/吨。”10月9日,提及近期的钢市,山东一家钢贸企业高层如是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不只钢贸企业,价格倒挂的局面也让不少国内钢企饱尝亏损的苦头。

  国内知名现货交易平台西本新干线监测显示,经过9月份的暴跌之后,目前国内现货、期货价格均处在年内最低水平,其中,9月份钢材期货价格较8月份每吨跌500元,现货吨价(螺纹、热轧、中厚板等)则跌了200元~300元。

  矿价钢价齐跌

  河北一家钢企内部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反映称,“现在钢市的弱势格局还在延续,虽然部分品种跌幅趋缓,但资金趋紧和需求不振的影响依然困扰着钢市。”

  西本新干线监测显示,经过9月份的暴跌,目前国内现货、期货价格均处在年内最低水平。其中,9月份钢材期货价格每吨跌500元,现货吨价(螺纹、热轧、中厚板等)则跌了200元~300元。

  钢价暴跌下,国内的铁精粉市场亦强势不再。而备受关注的进口矿价同样掉头向下。目前,包括上游原料价、钢厂出厂价和现货钢价均进入“同向齐跌”的通道,其中,国内矿从最高1550元/吨跌到目前的1470元/吨,外矿则从最高191美元/吨跌至目前的175美元/吨。

  值得关注的是,钢市需求尚未好转,国庆长假期间钢材社会库存却呈现明显回升。中联钢数据显示,包括螺纹、线材、热轧及冷轧、中厚板在内的5大品种库存总量达1519.4万吨,较国庆节前净增73万吨,增幅为5.1%。钢材社会库存已连续7周回升,累计较前一低点增加146万吨,增幅达10.6%。

  对此,中联钢分析师胡艳平称,“整体用钢行业表现并不理想,库存与需求对钢市带来双重压力,再加上外部经济环境极不稳定,‘银十’恐怕难有作为”。

  西本新干线分析师邱跃成表示,目前市场资金紧张的局面进一步加剧,市场需求在短期内难以实质性好转,预计10月份国内钢市仍将面临艰难的去库存化过程,钢价将以震荡筑底走势为主。

  钢企利润空间遭压缩

  在钢价连续大幅下挫的背景下,国内部分钢铁企业盈利能力大幅下降。

  “目前一些钢厂在合同组织上已出现困难,出厂价格有进一步下调的压力,不排除已处于亏损的可能性。”邱跃成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国内板材企业基本呈现亏损局面,建筑类用钢企业利润则被压低,只有一些小厂略有盈利。

  对此,上述河北钢企人士证实称,目前其吨钢利润只有100元多点,但“由于管理有严疏,部分企业的确处于微利经营或者出现亏损。”

  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河北钢铁集团二级螺纹钢结算价格在4780元/吨,较华北地区市场倒挂100元~150元/吨;“钢厂热轧、螺纹平均成本还要4600元~4700元/吨,但热轧目前市场价格4500元/吨左右,而螺纹钢为4500元/吨,过磅则在4650元/吨左右。”前述山东钢贸企业高层称。

  /稀土/

  镨钕继续下跌 价格联盟恐成泡影

  已经止跌回升的部分稀土品种价格再次走向疲软。

  长假过后,镨钕氧化物稀土价格有所回落,主要集中在镨钕氧化物。百川资讯市场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废料氧化镨钕价格在55万元~56万元/吨,原矿氧化镨钕价格在58万元~60万元/吨,较节前价格有约10%的下滑幅度。稀土其他品种价格保持稳定。

  昨日(10月10日),有北京稀土贸易商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反映称,“市场价格虽然比较稳定,但实际成交都不好,比如镧铈等品种。”

  据了解,镨钕价格下跌与其市场囤货量太大密切相关。“与中重稀土相比,镨钕在稀土行业内用量较大,价格下跌主要是因为目前市场上囤积的货量太大,由于对后市看法不太乐观,商家开始套现,抛货必然导致镨钕价格下滑。”南方一家稀土企业高层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据悉,稀土价格经历暴涨后,从今年7月中旬开始出现逆转,继而持续下跌。“从当前的情况看,四季度稀土市场很难看好,预计稀土后市下游需求仍会疲软,稀土价格仍有下滑的空间。”百川资讯一位分析师称。

  而为稳定稀土价格,包钢稀土旗下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曾表示,将以不高于90万元/吨的价格收购拥有国家指令性计划企业生产的镨钕氧化稀土产品。但收效甚微。“国内带票的产品并不大,大多数都是不带票成交,所以收储计划对贸易商手中的氧化镨钕市场影响不大。”有市场分析人士表示。

  对于稀土行业目前的乱象,不少业内人士提出了在国内成立稀土价格联盟的倡议。

  赣州稀土矿业公司副总经理赖兆添认为,由于企业众多,这种跨区域性的价格联盟需要有全国性的行业组织来协调。

  尽管上述倡议可由今后成立的中国稀土行业协会执行,但要运作价格联盟如今仍面临多重挑战。“价格联盟还不好说,至少真正实施起来比较困难。”上述稀土企业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据悉,仅在南方中重稀土市场,由于资源分布在多个省份,各个区域报价系统存在较大差异,价格很难达成统一。

  此外,更令人忧心的是,稀土市场不含税的产品大量充斥市场。“赣州很多贸易商手中都是不带票的产品,由于各家的承受能力不一样,除非价格联盟都按照不带票的走,但这不可能。”上述不具名分析师表示。

  据悉,不含税产品的流通主要原因在于稀土偷盗采矿的情况依然猖獗,国家虽然下大力气去整顿,依然难以彻底解决偷盗采矿的问题。

  建材

  产能过剩愈演愈烈 平板玻璃在建项目大限已至

  2009年,平板玻璃被国务院列为六大产能过剩行业并加以调控,两年过去了,该行业重复建设现象并未得到有效遏制,产能过剩形势进一步加剧。为此,国家发改委网站10月9日以少见的严厉措辞正式对外发布了《关于开展平板玻璃建设项目专项清理的通知》,发改委针对平板玻璃产能过剩问题开始“动真格”。

  重复建设屡禁不止

  尽管2009年国务院发布了 《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38号文),以抑制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然而,平板玻璃行业重复建设依然严重。

  资料显示,自38号文发布以来至2010年年底,全国又建成投产了34条平板玻璃生产线,且都是大规模生产线(平均达700吨/日熔化量),新增产能近1.3亿重量箱,相当于38号文下发前总产能的18.6%。

  “平板玻璃项目多年来,一直执行‘备案制’。”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秘书长张佰恒昨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两年来,平板玻璃行业在建项目的清理工作一直在继续,然而,一些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为了发展当地经济和吸引投资,并没有按照要求来做。

  在他看来,玻璃行业前两年伴随着房地产市场发展,景气度不断提升,这是相关投资持续火热的重要原因。“特别是2010年的市场非常好,整个行业盈利近70亿,刺激了项目的投资。”

  记者获取的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又建成投产了13条线,新增产能5400万重量箱,目前仍然有30余条在建和拟建项目。

  自身产能建设速度过快,房地产市场伴随政策的严控又出现明显下滑,这让平板玻璃行业步入2011年就遇到了巨大问题。

  资料显示,2011年上半年生产平板玻璃3.8亿重量箱,同比增长19.1%,然而,1~5月份规模以上平板玻璃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仅为14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5.9%。

  产能过剩引发改委重视

  在《关于开展平板玻璃建设项目专项清理的通知》中,发改委披露了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的问题,且采用了少见的严厉措辞。发改委表示,“重复建设态势严峻,产能过剩问题更加凸显,市场严重供大于求,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全行业处于亏损的边缘,这与国家要求的控制总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相悖。”发改委还表示,各地要“进行认真而不是敷衍”的清理,同时,严格责任追究制度。

  张佰恒表示,这是发改委首次专门对平板玻璃相关项目进行清理,也彰显了政府对有效减少和控制市场供应的决心。

  行业兼并重组预期明朗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随着平板玻璃产能过剩的进一步严控,该行业大企业兼并重组的力度将加速。

  权威数据显示,目前平板玻璃行业前10家大企业集团集中度为57%左右。不过,这离发达国家还有明显的差距。国金证券研究所(微博)的数据显示,2009年国际上前四位跨国玻璃集团就拥有全世界 (不包括中国)65%以上的产能。

  鉴于此,在5月份工信部表示,“十二五”期间,通过兼并重组,逐步将玻璃深加工率提升到45%以上,行业前10家企业平板玻璃产能占总产能的比重提升到75%以上。

  在张佰恒看来,当务之急是减少供应量,大企业集团的路线将是平板玻璃行业未来的路。不过,由于受该行业工艺的影响,目前尚未明确大规模重组联合将怎样进行。“协会正在做方案,预计今年会形成初步意见,明年开始推广。”

  (张国栋 吴文坤)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