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宗商品市场剧烈波动 期货私募惊魂三日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6日 08:05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陈捷 上海报道

  “狼来了”的故事正在大宗商品市场上演。

  上周三(5月11日),原油期货价格再度暴跌,NYMEX原油主力6月合约下挫5.46%,报收于每桶98.21美元;在国际油价重挫的带动下,有色金属、贵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当天再次下跌,其中,之前回调幅度已经超过20%的伦敦白银价格重挫8.66%,跌至每盎司35.17美元。

  隔夜暴跌的外盘显然影响了第二天国内期货市场的走势。5月12日,沪铜开盘后便一路下滑,主力合约1107每吨下跌2120元或3.20%,报收于64220元/吨,该收盘价创下了近5个月来的新低;橡胶期货主力1109合约则大跌4.45%,跌破3万元/吨大关报收于每吨29745元/吨;化工产品PTA、PVC跌幅也较大,而塑料主力合约1109当日则“惨遭”跌停。

  “大宗商品市场正经历一场大幅度的调整,情况很可能与去年二季度时欧债危机爆发后的那波调整类似。”5月12日,一位深圳的期货私募经理向记者表示道。

  然而一天之后,市场却又似乎发生了转变。5月13日,国际期货市场发动反弹,截至记者发稿时,原油期货主力6月合约已反弹1.37%,再度站上100美元/桶的位置;而国内以沪铜为代表的期货品种也一改前一天的颓势,均以红盘收场,沪铜1107合约更是大涨2.45%,报收于每吨66450元。

  这一次,“狼”真的又要来了吗?

  集体看空

  虽然市场变化反反复复,但是在不少国内期货私募的眼中,商品市场大幅调整已在所难免,甚至可能会超出大部分人的想象。

  5月12日,深圳期货私募-凯丰基金的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大宗商品市场显然已处于向下调整之中,而这轮调整很可能比去年四月至六月的那一轮商品价格暴跌更为严重。

  “英国房价继续下跌,中国的汽车产销量有所下降,而欧债危机也有抬头的迹象,全球经济基本面并不乐观。更重要的是,美元正在强势回归,种种因素对大宗商品市场都很不利。”该负责人表示道。

  而另一家期货私募——深圳市中钜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海鹰则告诉记者,商品价格正受到“内外交困”的挤压,前景不容乐观。

  “中国延续紧缩政策,而欧洲债务危机又有复燃的苗头,美国新公布的经济数据也表现不佳,一波大的回调已在所难免,而国际油价的下跌起到了带头作用。”徐海鹰分析认为。

  5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5月18日起,再度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已是中国央行今年以来第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而之前一天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截至5月6日的一周中,美国首次申领失业救济人数为43.4万,高于市场平均预期的42.3万,美国经济数据表现并不理想。

  “这些都抵不上欧洲债务问题对商品市场的影响。”上海梵基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巍告诉记者,欧洲问题非常复杂,而且正面临一场系统性风险,“这些问题在希腊CDS上都有所体现。”

  此前评级机构标准普尔5月9日宣布将希腊长期主权债务评级由BB-向下调整两级至B,也就是所谓的垃圾级评价。此消息一出,希腊五年期信用违约掉期(CDS)息差立刻上升,从稍早的1360个基点进一步扩大至1,375个基点,而在4月18日,该息差仅为1220个基点。CDS息差的上升意味着为每

  1000万美元的希腊主权债务进行五年的违约担保费用的上升。

  “欧债危机很可能再从希腊蔓延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到时去年的那一幕将会重演。”张巍也认为,大宗商品市场将会迎来一场中期调整。

  在去年二季度爆发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大宗商品价格的调整颇为“惨烈”。盘面显示,从2010年4月12日至6月7日,LME伦铜价格从每吨7915美元下滑至6131美元,跌幅22.54%;而原油价格则从每桶86美元最低跌至68美元,跌幅也在20%左右。

  对于利用杠杆交易的期货私募而言,单边20%的跌幅若进行放空很容易创造200%的收益(十倍杠杆),而对于国际市场的玩家,杠杆更高,收益也会更丰。事实上,上述的这些期货私募们都已经为可能即将到来的“下跌风暴”做好充足准备。

  凯丰基金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近期他们进行了更多的空单交易,“我们重点做空铜和棉花,这两个品种去年涨势惊人,而在调整中应该也会跌得更多。此外,我们认为原油价格在下跌中会起到带头作用,不排除跌到80美元/桶的价格,在此判断上,我们在国内的期货市场也适当的放空了一些油脂合约。”该负责人向记者透露道,而在此之前持有的豆粕与螺纹钢多单,则做了减仓的处理。

  徐海鹰则表示,他们管理的基金已“不留一张多单”,而20%至30%的资金用来做空,剩余资金则离场观望。“卖空的对象包括铜、锌、铝等有色品种,以及前期涨幅较大的橡胶、棉花与白糖。”徐海鹰告诉记者,“我们的原则是,卖空金融属性较强和泡沫较为严重的期货品种。”

  白银风暴中的玩家

  在去年二季度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中,贵金属曾起到资金避风港的作用,但是这一次,情况却有所不同。

  数据显示,自今年4月25日LME白银价格触及每盎司49.81美元以来,银价出现了疯狂的下跌,截至目前报收于每盎司36美元,半个多月时间跌幅高达27.72%,成为近来国际商品中跌幅最大的一个品种。

  而黄金似乎也失去了往日的“光泽”,自5月2日本·拉登被击毙的消息传出后,COMEX黄金主力6月合约已从最高每盎司1574美元跌至1513.6美元,跌幅为3.84%。

  “我已经将资金撤出了白银市场,即使欧债危机进一步爆发导致商品价格大幅调整,我也不会进入贵金属市场寻求避险,因为经过疯狂上涨,黄金、白银已处于价格高位,失去了避险的意义。”张巍向记者表示道。

  “去年12月起,我们开始介入COMEX白银期货交易,因为根据当时的分析判断,白银的机会远超其他资产。”张巍表示道。

  但是在4月25日这一天,他却平掉了所有COMEX白银期货多头合约,选择了离场观望,从而逃过了一场“劫难”。

  “在48块美元多/盎司逃掉,应该说,有运气的成分。”他向记者坦承,“一方面,我们入场的价位在每盎司十九二十美元,当时的收益已经不少了,有平仓获利的意愿;另一方面,4月25日那天盘面实在有些诡异,亚洲盘白银价格疯狂上涨,从46美元/盎司一下拉到了49美元多,经验告诉我,很可能会出事,没想到没多久就出现了暴跌。”张巍告诉记者。

  平仓获利后,张巍也曾在银价反弹时做过几笔交易,“但参与的资金很少,且只是纯粹的技术性交易,整体而言,我对白银短期内已经不看多了。”张巍对欧债危机的进一步爆发颇为认同,“如果欧债危机真的再次爆发,我会选择小规模的放空金属铜和农产品,并做多美元。对于白银,我不会轻易做空,而是选择观望。”

  白银价格虽然短期内发生了暴跌,但投资者并没有轻易舍弃。

  在这波白银牛市中获利丰厚的上海金谷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丁宏告诉记者,虽然他也卖出了一部分国内白银(T+D)合约,但是这只是暂时的离场观望。“中短线离场观望,但长线还是看多银价,它的整体上涨趋势不可逆转。”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