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方干旱 豆类牛市历史能否重演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0日 09:04  新浪财经

   ――近期豆类走势点评

  上周国际商品市场在原油的领跌下普遍发生系统性下跌,向来表现稳健的豆类也未能幸免。美豆在上周最大跌幅一度达到6.8%;连豆上周最大跌幅也达3.2%,如果算上4月份的跌幅,连豆跌幅已达8.3%。

  分析近期豆类下跌的原因有宏观经济政策面的,也有其自身基本面的:

  1、国内外宏观经济数据不利。

  进入5月份之后,国内外陆续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多为不利。中国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2.9%,环比回落0.5个百分点;美国4月份ISM制造业指数为60.4%,环比回落0.8%个百分点;美国4月份ISM非制造业指数为52.8%,环比回落4.5个百分点;美国上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增加3.5万人至47.4万人

  2、国内外宏观调控政策

  上周欧洲央行议息会议上没有上调利率,且行长特里谢暗示在上半年都不会上调,令此前预期欧元对美元利差进一步扩大的投资者大失所望,美元出现大幅反弹。尽管上周中国央行没有进一步出台调控措施,但相关调控言论仍不绝于耳,引发市场对于政策收紧预期的忧虑。

  3、南美产量超预期

  随着南美大豆收割逐渐进入尾声,其最终产量也趋于明朗化,各机构对于南美大豆的产量预估为纷纷予以调整。德国行业期刊《油世界》上周将2011年巴西大豆产量预测数据上调至7250万吨,4月份预测值为7200万吨,3月份为7050万吨;巴西农业咨询机构塞拉瑞斯将2011年巴西大豆产量预测数据上调了200万吨至7256万吨;阿根廷罗萨里奥谷物交易所上周五将2011年阿根廷大豆产量预测数据调至5020万吨,较4月份上调50万吨;阿根廷农业部将2011年该国大豆产量预测数据从5000万吨上调至5040万吨。

  4、大豆需求不旺

  由于进口大豆成本上升,而国内下游需求不旺,大豆加工企业利润普遍不佳,国内贸易商近期出现洗船推迟船期等现象,进口大豆量同比出现回落。按照近期港口现货价格计算,油厂每压榨一吨大豆亏损约100元,如果按照上周五期货盘面主力合约计算,亏损更是达到290元/吨。

  以上因素为近期豆类市场走势疲软的主要原因。但价格经过上周大幅下挫之后,笔者认为前期的利空因素基本被市场所消化,进一步下跌的空间已经不大。可以套用一句股市中常用的话“利空出尽既是利多”。当然笔者认为不仅存在所谓“利空出尽”的心理上利多,还存在实质性的利多。

  一、美国非农就业数据好于预期,重新给予市场信心

  上周五美国劳工部公布4月份非农就业数据,非农就业人口增加24.4万人,高于此前市场预期的18.5万人,连续7个月增加,扭转此前国内外宏观经济数据持续不利的局面。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美国非农就业数据的利好对投资者信心的恢复有极大的提振。

数据来源:Haver Analytics数据来源:Haver Analytics

  数据来源:Haver Analytics

  二、4月份CPI或将出现回落,调控预期或有所减弱。

  由于今年以来,国家调控力度较大,物价上涨势头得以遏制,尤其食品类价格回落明显。虽然3月份CPI同比增幅高达5.4%,创32个月新高,但环比回落0.2%。预计4月份CPI增幅将进一步趋缓,高盛预计4月份CPI增幅将放缓至5.1%,环比还将继续回落,通胀势头将进一步被遏制。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为预估值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为预估值

  三、成本支撑显现,连豆下方空间有限。

  上周五连豆主力合约1201最低下跌至4350元/吨。如果根据去年国产大豆最低收购价3800元/吨计算,加上黑龙江主产区至大连的运费约300元/吨,加上仓储费、交割交易费、增值税等约200元/吨,连豆主力合约1201的成本线在4300元/吨左右,因此排除非理性下跌的可能性,连豆期货下跌空间有限。

  四、南方干旱,农产品牛市历史能否重演

  去年下半年农产品市场经历了一波罕见的大牛市,牛市的起因则是俄罗斯严重干旱造成粮食减产预期。而今年4月份以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严重干旱。根据中国粮油信息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湖南、湖北、广西、广东、江西等粮食主产区降水量仅为正常值的20~40%不等,对稻谷的早期生长产生严重影响。尽管目前市场对此还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那么如果旱情进一步持续是不是有可能如去年俄罗斯干旱那般突然之间引爆整个农产品市场的牛市,值得我们关注。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豆类市场经过上周的下跌之后利空因素基本已经释放,本轮调整也基本已经到位。美豆主力合约7月合约在1300美分附近有强烈支撑,而连豆主力合约1201合约在4300元附近的成本支撑也开始显现。短期内在美国非农就业数据的利好作用下,或将出现一波反弹。

  但豆类市场要重新进入上涨通胀,形成新一轮的牛市,或许还需要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笔者预计到今年下半年随着消费旺季的到来、大豆种植期间天气题材的炒作、调控政策力度的放缓,豆类市场将再度进入新一轮的牛市。

  东吴期货 王平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