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叶青 北京报道
3月17日,中国证监会公布批准上海期货交易所铅期货新品种上市的消息。同日,上海期货交易所也发布通知,确定铅期货合约上市日期为3月24日。至此,筹措长达半年之久的铅期货新品种上市大幕终于拉开了。
上交所公布的信息显示,铅期货合约交易单位25吨/手,一手铅的总价值为437500元,按15%的保证金计算每手为6万-7万元的保证金。铅期货合约交易手续费暂定为成交金额的万分之一,交割手续费为2元/吨。铅期货合约上市交易保证金收取比例暂定为合约价值的11%;涨跌停板幅度暂定为6%。挂盘当日涨跌停板幅度暂定为涨跌停板幅度的2倍。
同时,上期所也明确铅期货合约的交割品牌、等级间升贴水和质检机构,同时发布了同意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YUGUANG”牌铅锭注册的批复(共14家)和同意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检验有限公司等单位成为交易所指定的铅质量检验机构的通知。
据上海中期金属铅分析师向予介绍,豫光金铅是国内最大的铅冶炼厂,其生产的铅锭早已是LME的交割品牌。因此,这次也成为国内的交割品牌。对他们来说,国内铅期货品种推出,不仅能实现内外盘的价格互动,而且还增加了一个销售和套期保值的渠道。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对116个中型以上铅锌矿床的统计,中国铅锌矿床的平均品位铅为1.99%,锌为4.49%。其中铅+锌平均品位小于9.5%的矿床占71.6%,铅+锌平均品位在7.5%-15%之间的矿床占24.1%,铅+锌平均品位大于15%的矿床仅占4.3%。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铅锌品位小于7.5%的矿床,不仅开采的经济效益低,而且有可能造成亏损。因此,国内部分中小型铅锌矿开采过程中容易出现采大弃小,采易弃难现象,资源浪费现象日益严重。
据业内人士透露,1990-1994年间,中国铅精矿的产量超过精铅产量,铅精矿少量出口。1995年,精铅产量超过铅精矿。中国从1996年开始净进口铅精矿,从1998年开始进入结构性供应短缺的格局,铅精矿的进口量逐年增加。2009年,进口的铅精矿在全国总需求量中占到40%。
据中国海关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中国铅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1.9亿美元,同比增长5.2%,比2005年的11.8亿美元增长了85.6%。其中进口额呈持续增长的态势,与2005年比较,2009年的进口额增长了204.5%,主要体现在铅精矿的进口上。
向予认为,铅期货合约的上市,为铅的生产、流通和消费企业提供了一套规避市场风险的工具。特别是对于上游铅冶炼企业而言,随着我国汽车蓄电池需求量的逐步提高,国内对国际铅精矿市场的依赖程度日益加大。然而,随着铅精矿加工费的不断下降,冶炼利润也呈现下降趋势,如何解决价格风险是铅生产企业长期以来的一个难题。
因此,国内推出铅期货交易之后,上游铅的冶炼企业可以通过LME和国内铅期货品种之间进行期货套期保值业务,锁定加工利润;对于下游铅加工消费企业,铅期货交易拓宽了渠道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期货市场锁定采购价格,规避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