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极端天气助推农产品价格上扬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25日 10:18  中国经济时报

  极端天气使得市场和一些农民对农作物减产的预期加强,从而也加速了农产品的强势上涨

  ■本报记者李国鹏

  近期,华北、黄淮的九省市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及西南地区遭受的低温冷冻与雪灾等极端天气,使得市场和一些农民对农作物减产的预期加强,从而也加速了农产品的强势上涨。

  市场人士表示,从2011年全球大宗商品供需格局来看,农产品市场较2010年度呈供需偏紧趋势,整体上涨压力较大,输入性通胀严峻。

  农产品集体上涨

  除了受一季度宏观经济环境影响,极端天气也加速了农产品的强劲涨势。

  据农业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监测,2011年1月20日,农产品批发价格总指数是188.2,“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是188.6。2011年年初至今,农产品批发价格总指数上涨了5%,2010年全年大约上涨了8%。

  中华粮网数据显示,2010年小麦价格上涨约7%,稻谷价格上涨约13%?粳稻价格涨幅达19%?、玉米价格上涨约15%、大豆价格上涨6%。而在2011年前两周时间内,以上粮食品种继续保持强势,玉米价格甚至创出历史新高2017.83元/吨,籼稻价格也达到历史新高2171元/吨。

  据商务部最新发布的数据,1月10日至16日,商务部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和生产资料价格继续走高。其中,蔬菜价格呈季节性上涨,上周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上涨6.1%,其中青椒、辣椒、油菜、茄子、黄瓜、苦瓜和冬瓜价格涨幅均超一成。粮食、食用油零售价格继续走高,其中大米、面粉价格分别上升0.6%和0.4%。

  长城证券分析师丁钰表示,近期全球农副产品、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上涨,究其原因主要是极端天气和供求紧张。首先,近期全球极端天气再现。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暴发洪灾,巴西里约热内卢地区持续雨灾,对当地大宗商品的出口、生产带来重创,推高了原料价格。最近我国华北、黄淮地区则出现旱情,或将影响今年国内粮食产量。其次,供需形势总体趋紧。在国内农产品市场,可供开垦的土地有限,而消费结构升级和城镇化进程加速需求上升,并引发供需格局呈现结构性失衡。

  期货市场波动明显

  价格上涨还反映在期货市场上。

  上周,前期高位盘整的油脂类期货品种涨幅也居前,菜籽油、豆油以及棕榈油三品种涨幅均逾1%。其中,郑商所菜油主力1109合约收于每吨10942元,较前一交易日(19日)上涨了1.88%,大连豆油和棕榈油期货主力合约涨幅也达到1.5%以上。

  上周五(1月21日)郑棉期货1109合约高开高走,收盘报每吨30975元,重新步入3万元时代。

  上海中期认为,受到天气和其他因素影响,今年国内籽棉质量不高,符合期货交割标准的三级皮棉稀少,导致期货市场上加工厂套保力量较弱。如果后期,郑棉仓单没有显著增加,郑棉期货价格仍可能继续上涨。

  国内玉米市场多空胶着,但在外部环境利好的情况下,玉米价格的回调空间较为有限。科创信息王云汉表示,长期看,在生产成本上升,流通费用提高,国际玉米价格上涨提振及国内需求增长的支持下,玉米价格仍处于易涨难跌格局之中。“短期而言,国际玉米市场仍将受到美国1月份报告利多以及南美作物产量预期的影响,高位运行的局势可能延续”。

  近来受原料成本上涨的影响,国内玉米淀粉、玉米蛋白粕等价格也小幅上涨。在王云汉看来,国内政策面利空继续存在,年底国储玉米拍卖还在继续进行,而统计局公布上年度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国内经济仍存在过热风险,新年度货币政策可能继续趋紧,增加商品系统性风险。

  业内人士指出,全球农产品尤其玉米供需偏紧和国内需求旺盛的格局下,农产品价格仍有可能继续上行,未来一年,国内进口规模仍将继续扩大。据海关总署的统计显示,去年12月份中国进口玉米15226吨,2010年全年进口量为157万吨,较2009年增长约17倍。

  旱情的发展,对小麦期货市场的影响已经显现。据监测,2011年1月14日,强麦主力合约一改前几日的低迷,上涨2.44%,于2769点收盘,同时市场成交放量、持仓更是大幅增加。1月17日涨势延续,盘中价格再次突破2800点关口,对旱情的担忧为市场提供了强力支撑,预计随着不利天气的长时间持续,异常气候对农产品价格走势的影响也将得到更多的体现。

  联合国粮农组织近日发布数据,2010年12月的全球食品价格指数已经达到了1990年以来的最高位,发出了“2011年全球粮食价格可能进一步高企”的警告,希望国际社会对未来的“艰难时期”有所认识和准备。

  有分析师指出,后期如果旱情进一步发展,再加上全球各地极端天气多发,在天气炒作及基本面存在支撑的情况下,国内小麦价格或将面临阶段性的上行压力。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认为,由于农产品价格上涨势头强劲、劳动力与资源品价格上涨、国内流动性依然宽裕、美元持续贬值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多项因素的共同作用,2011年上半年物价上涨压力仍将较大,预计部分月份CPI同比涨幅甚至可能突破6%。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