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股市大跌大宗交易减持意愿减弱

  ⊙记者 方俊 ○编辑 于勇 朱绍勇

  受10月份沪深股市强势上扬刺激,11月份以来“大小非”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减持数量剧增,仅11月上旬成交金额就达到161.73亿元,创出年内新高。

  不过,自12日两市大跌以后,“大小非”通过大宗交易减持的意愿开始明显减弱。分析人士指出,大宗交易成交量萎缩需要持续观察,如果大宗交易量持续减少,而且折价率继续收窄,那么市场有可能会迎来转机。

  上证报资讯统计显示,11月份以来13个交易日内,沪深两市共发生大宗交易396笔,合计成交金额达到161.73亿元,创出年内新高。如果平均来算,相当于11月份每天成交30笔大宗交易,成交金额12.5亿元。

  而实际上自7月份两市开始反弹以来,“大小非”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并在11月份达到了全年最高峰。统计显示,7月至10月,大宗交易减持金额分别为55.88亿元、59.32亿元、74.38亿元和81.18亿元;而上半年两市大宗交易平台上一共成交了206亿元。

  不过,从11月12日沪深两市大幅调整以来,“大小非”通过大宗交易减持的意愿明显减退。统计显示,在本轮暴跌的前一天11月11日,两市共成交34笔大宗交易,成交金额为17.92亿元;而在11月12日两市暴跌的当天,沪深两市大宗交易平台仅成交13笔,成交金额为5.57亿元。

  15日两市小幅反弹,当天大宗交易平台显示合计成交了21笔,成交金额7.63亿元;16日两市继续下挫,当天两市仅成交4笔大宗交易,成交金额仅8913.75万元;17日,大宗交易成交了17笔,成交金额为5.67亿元。

  统计还显示,近期除大宗交易成交量大幅减少外,大宗交易的折价率也明显收窄。数据显示,12日,乐凯胶片、延华智能甚至出现溢价大宗交易,而当天其他大宗交易的平均折价率也不到3%。16日,开开实业大宗交易甚至出现了溢价4.17%。专家认为,整体来看,在股市下跌阶段,大宗交易折价率呈现收窄趋势;在股市上涨阶段,大宗交易折价率呈现出扩大的趋势。

  湘财证券分析师李莹表示,大宗交易量剧降或说明大小非对市场价格的不认可,如果市场认为价格过高,卖的动力就大,成交就会增加。而大宗交易折价率往往隐含了大股东对当前股价判断,折价率的大幅收窄和交易额的明显缩量意味着大股东可能认为当前股价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低估。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大宗交易成交量锐减以及折价率收窄还需要观察一段时间,如果这种情况能得以延续,那么市场可能会迎来转机。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