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业内预测:秋粮大丰收 但价格下不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2日 10:03  半岛晨报

  国家统计局21日公布,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3.6%,创下2008年11月以来的新高。

  CPI涨幅继续走高部分解释了央行日前的加息原因:抑制物价上涨。在当前国内外流动性宽松、秋粮丰收在即、部分工业品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加息之后我国物价走势如何?

  数据 CPI创23个月新高仍在可控范围内

  CPI涨幅近几个月来连续扩大,但总体上看仍属于温和上涨,仍在可控范围内,并没有出现严重的通胀。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说,CPI虽然创下23个月来的新高,但这23个月大部分处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和恢复性反弹的时期,CPI整体处于低位甚至连续9个月为负。而且,改革开放以来,百分之三点几的CPI涨幅并不少见。

  盛来运说,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一直在高位波动,国内也是自然灾害频发,对农产品生产流通产生了很大影响。目前物价能够保持基本稳定,说明国家在管理通胀预期方面采取的措施是有力的、有效的,也是得当的。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虽然通胀压力有所上升,但与两位数的经济增速相比,目前价格运行依然是良性的。重要的是引导好大家的预期,不必恐慌。

  粮价 食品价格涨幅突出粮价面临重新定位

  像前几个月一样,9月份依然是食品价格引领CPI上涨,食品价格涨幅达到8%,其中粮食价格同比上涨12%。食品价格涨幅较高引发了人们对物价稳定的担忧,好在秋粮丰收在望。盛来运预计,今年秋粮增产较多,粮食有望再获丰收。粮食增产一定程度上为保持粮价稳定打下坚实基础。“几十年一遇的好年景”,这是东北农民对今年秋粮收成的基本判断。大连商品交易所、中国玉米网等机构的调查显示,今年东北粳稻、玉米、大豆单产与质量之高多年来罕见。“供应没问题,但价格下不来。”黑龙江北大荒米业负责人说,去年稻米收购开秤价每公斤1.94元,后期涨到2.6元。但今年开秤价就是2.6元,而且农民售卖热情不高。如果下一步收购主体增加,估计价格还可能上涨。

  中国玉米网总裁冯利臣说,最近玉米价格在丰收季节屡创新高,而近期主要粮食期货价格的急剧飙升,也反映出粮食领域正在吸引更多的资金。“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可能会常态化。 ”刘元春直言,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大量人口进入城市,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农业生产用地在减少。而且,国家采取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政策措施,也要通过农产品价格的稳步上涨增加农民收入。“供需不是问题,但价格面临重新定位。 ”

  加息 管理通胀预期任务更加突出

  央行加息并不仅仅是CPI走高这个单一原因。“大量流动性难以化解以及资产价格的问题,结合对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促使了央行这次加息。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经济室主任张晓晶说。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使我国货币信贷投放猛增,银行已累计发放人民币贷款超过17万亿元。“这种货币信贷投放,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虽然发挥了应对危机的显著成效,但也会不断推高CPI和房价等资产价格。 ”张晓晶说。

  丰盈的流动性,不仅来自国内。由于经济复苏前景不明朗,美、欧等国酝酿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发达国家普遍维持低利率,热钱流入国内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第三季度我国外汇储备激增1940亿美元,达到整个上半年外汇储备增加量的4倍左右。

  专家们普遍认为,虽然目前物价上涨仍属温和,但国内外流动性充裕使得管理通胀预期的任务更加突出。

  预测 上行下行因素并存物价走势喜忧参半

  加息之后物价走势会怎样,是人们更加关注的问题。

  盛来运表示,今年后三个月既有影响价格上行的因素也有影响价格下行的压力。上行因素一是美元贬值刺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对国内会产生一定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二是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会向后续产业传导。影响价格下行的因素一是预计秋粮增产较多,二是绝大多数的工业品供过于求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三是翘尾因素在今后几个月还会逐渐走低。“尽管存在价格上行的压力,如果后期通胀预期管理得当的话,那么完成全年价格调控预期目标仍然是有希望的,有可能的。”盛来运说。 据新华社电 (相关报道见B02版)

  ■新闻链接

  “柴米油盐”涨声一片

  “柴米油盐酱醋茶,现在是没一样不涨价! ”在上海莘庄家乐福选购食用油的汪大妈感叹说。

  数据显示,9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8%,位居 CPI各分类指标之首。而1-9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幅度也在6.1%。夏季洪涝灾害影响蔬菜生产、运输以及生猪供应,从而导致蔬菜、鸡蛋、猪肉价格继续上涨,同时近期国际市场进口大豆、食糖等价格上涨也推动了国内食品价格上涨。

  除了老百姓已经耳熟能详的 “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之外,现在又流行起了“糖高宗”。在内外资本的共同推动下,我国糖价已经创下历史新高。10月20日,郑州白糖期货主力收盘于每吨6450元。目前,上海等城市的食糖价格已经超过了每吨6000元。而一年多以前,这一价格仅为每吨2700元。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