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文龙
在八大类商品中,食品价格上涨仍然是拉动CPI上升的主要因素,前三季度食品价格上涨6.1%。
CPI连续3个月超过3%的年初目标,显示出通胀预期管理不容乐观,其中农产品价格上涨成为CPI和通胀预期管理的最大隐忧。这不仅仅是抽象数字,由于农产品是日常消费品,价格的上涨老百姓在生活中感受至深。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当前新涨价因素的影响主要来源于食品价格的上涨和居住价格的上涨。因此,农产品价格调控成为通胀预期管理的关键,有不少业内专家建议,应主要从食品和农产品价格的调控入手来抑制通胀。
今年以来,不仅大蒜、绿豆、辣椒等小宗农产品价格轮番上涨,棉花、食糖等大宗农产品的价格也持续高位运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月至9月,粮食价格同比增长12.7%,棉花价格同比增长32.0%。蔬菜价格同比增长16.4%。
由于农产品在价格链条中传导性强,其多米诺骨牌效应还可能向深加工产业链上下游进行传导,增加了通胀预期管理和宏观调控的难度。
对老百姓而言,农产品价格上涨不但增加了生活支出,还促使通胀预期愈发强烈,助长了买房保值增值的观念,导致今年房地产市场尽管深入调控,但是房价上涨的根源,尤其是公众的预期没有彻底改变,给宏观调控和经济增长带来了很大隐忧。
可见,调控农产品价格能降低公众对通胀的预期,有利于整体宏观调控。进入10月份,国家对于一些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的农产品市场临时干预动作不断。22日,发改委等部门将向市场投放21万吨储备糖以平抑糖价。由于近日山东、江苏等地不少品牌的食用油价格比国庆期间有所上调,平均涨幅达10%以上,国家粮油交易中心投放了30万吨国家临时储备菜籽油,此前国家还抛售了40016吨储备棉花。
但业内人士认为,动用临时储备进行干预只是应急性措施,要防止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减缓食品涨价的势头,还需收紧市场的流动性。这轮农产品价格的集体上涨,固然有严重自然灾害引发市场供需失衡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高的影响,但流动性充裕、市场上资金过于宽松也是原因之一,部分充沛的流动性由于投资渠道狭窄,选择进入了农产品领域,在今年上半年山东大蒜、绿豆的离谱上涨中不乏游资炒作的身影。
从10月20日开始实施近3年来的首度加息,目的就是降低通胀预期,回收市场多余的流动性,控制未来的资产价格泡沫和物价上涨,对降低农产品价格也具有有利因素。但值得注意的是,加息可能对资产价格的影响更为明显,尤其是对于房地产市场,当前楼市已处于深度调整中,大量的资金撤出后势必要寻找新的投资渠道,防止过剩的资金进入农产品市场炒作小宗农产品,对于稳定农产品价格至关重要。
事实上,为防止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国家已经从供给和流通环节加强了控制,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并加强市场监管,组织开展了严厉打击炒作农产品行为的专项行动,严厉查处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恶意囤积、哄抬农产品价格的行为。
目前来看,农产品价格调控仍有很多有利因素。今年秋粮预计增产较多,全年粮食产量有望再获丰收,粮食的增产为保持粮价的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作为百价之基的粮价稳定,将在一定程度上拉低对农产品价格的预期。同时国家对油、糖、棉、猪肉等主要农产品已经掌握了充足的储备,价格的上涨完全有能力通过季节性的产量增加和市场调控来熨平。
另外,之前农产品价格进入一个上升通道的主要原因是,国内外的自然灾害加剧了农产品生产和供给的压力,但目前南方地区的洪涝灾害影响开始减弱,一些地区转入正常农业生产,加息也使得未来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预期减弱。因此当前的物价上涨仍处于可控制、可承受范围之内,正如盛来运所讲,尽管存在价格上行的压力,如果后期通胀预期管理得当的话,完成全年的宏观调控预期目标仍然可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