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小麦期价周四继续从前期跌势中反弹,而国内农产品期货却连续第二个交易日普跌,资金流出的迹象明显。
与此同时,期货市场跌势也开始传导至现货市场。
业内认为,农产品期价的普跌主要是对政府调控加强的反应,但调整幅度或有限。
文/表 记者 陈芳
原因:市场担忧调控措施出台
“舆论攻势使投资者担心后续可能会出台一些平抑农产品价格的措施。”东华期货首席分析师陶金峰表示。
近日,新华社发文四问国内粮食形势,在文中将这轮粮价的上涨主因归结于市场炒作。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负责人也表示,目前国际市场粮价全面大幅度低于国内市场,即使国际市场价格出现小麦价格涨幅较大的情况,也不会对国内市场价格造成明显冲击。市场担心,未来可能有实实在在的调控措施出台。
据分析,政府的调控措施可能有几个方面,首先是加大抛储力度,目前玉米、小麦、白糖等品种的抛储措施一直在进行中,市场传闻还可能进行食用油抛储以应对油脂价格的大幅上涨。
另一方面,调控措施还可能在进口方面做文章,包括增加进口配额,降低关税等。此外,政府还将增加对秋粮的扶持力度,这有利于长期稳定粮食价格。
后市:涨价因素未消化 回调或有限
分析师们认为,尽管存在可能出台的调控措施,但由于推动农产品价格此波上涨的因素并未完全转变,回调的空间可能比较有限。
“这一次农产品价格的普涨既有国内天气因素的影响,又有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推动。”中国国际期货农产品分析师朱治平表示。今年以来国内自然灾害不断,首先是西南地区遭遇严重旱灾,影响小麦等作物生长,随后的“北旱南涝”又对农产品造成普遍的影响,夏粮出现6年来的首次减产。
另一方面,国际市场上,受俄罗斯、乌克兰等国持续干旱等因素影响,市场预期全球小麦将减产,国际小麦期价在8月6日触及两年高点,涨幅一度高达6成。同时,市场担心欧洲和美国农业主产区高温天气可能造成玉米和大豆产量下降,玉米、大豆价格也大幅上涨。
国内灾害天气频繁给资金炒作带来机会,外盘农产品价格上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内市场,因此国内的农产品价格自6月底7月初开始陆续上涨。
陶金峰表示,目前国际市场上农产品只有小麦价格有所回落,大豆、豆油有微弱的调整迹象,其他品种依然维持涨势。另一方面,市场资金充足,一旦有利好因素出现,资金还可能继续对农产品期货进行炒作。虽然国内主要的粮食品种并不会出现短缺的现象,但需要政府出台更多的调控措施才能够抑制市场对价格上涨的预期。
期货市场:
资金转投石油化工
国际小麦期货周四在亚洲电子盘初上涨0.72%,继续自两周半低点反弹。而昨日,国内期货市场上,农产品出现连续第二日普跌。
与此同时,资金纷纷暂时撤离农产品。根据大商所和郑商所的盘后统计数据,昨日部分农产品期货持仓量大幅下降,其中白糖期货持仓量大降逾6万手,豆粕期货持仓量下降了2万手,大豆期货持仓量下降1万手。
不过,资金并未就此撤出,昨日三大交易所的总持仓量还增加5万手,自农产品撤出的资金主要流向了能源化工。
现货市场:
主要农产品价格回落
期货价格连续两天普跌,现货价格也开始随之松动。
根据广西糖网的数据,昨日上午,主产区柳州、南宁和贵港三地的现货价格大多为5450元/吨上下,价格普遍较前一日下午下调了10~20元/吨。
根据中国养猪网的跟踪数据,昨日全国平均玉米价格下降至1993.48元/吨,较前一日下降近10元/吨。
小麦现货价格也有所回落,根据中国粮油信息网的数据,昨日国内小麦主产区价格总体保持平稳,局部略有下降,下降幅度为20元/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