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十年来几次农产品价格、特别是粮食价格大幅上涨都跟天气异常有关。一般认为,大宗商品中工业品价格周期与需求相关,短期供给弹性不大,而需求周期更多体现的是经济周期,因此经济周期中的扩张和收缩以及其不同阶段影响着工业品价格;而农产品由于需求变化比较稳定,不会因为经济周期而增加或者是减少对于农产品的消费,特别是粮食的消费,因此影响价格的因素更多是供给变化,而农产品播种面积稳定而有限,作为整个农产品体系而言,影响总供给的就是单产水平,技术水平对单产提高不具有突变性,决定单产的因素就是气候,也就是天气异常导致农产品减产,供给减少导致价格大涨。同时全球农产品市场分为南北半球两个作物季节,如果南北半球天气都出现问题且持续时间超过一个作物年度的话,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也就成为必然。
上世纪70年代,世界主要粮仓,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前苏联地区天气持续几年异常至粮食大幅度减产,其中前苏联地区减产达到近30%,澳大利亚小麦库存下降了93%,加拿大下降了64%,美国下降了59%。在前苏联转而进口美国小麦后,CBOT小麦价格大幅飙升。1995年气候异常也导致全球农产品大幅减产和价格大涨。2006年亦如此,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干旱至小麦减产,出口锐减75%,此后本来认为没有问题的北半球也出现干旱,2007年,澳大利亚又再次出现干旱,南北半球和连续干旱导致了2007年后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很多农产品均创出了历史新高。
还有一点值得关注的是,历次价格上涨也跟大国大幅进口有关,包括上世纪70年代的前苏联进口,1995年的中国进口,2007年的印度大量进口,其大涨身后均有大国大量进口的影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