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期货 > 2011年度铁矿石谈判 > 正文
⊙记者 朱宇琛 ○编辑 王晓华
2010年是铁矿石定价体系的转折年。沿用了40年的年度长协价格被颠覆,取而代之的是以现货市场为基准的季度定价机制。按照三大矿山的定价公式,每一季度的铁矿石价格,将按照上一季度中国市场的现货指数均价来确定。
目前国际市场拥有影响力的铁矿石现货指数有三:环球钢讯(SBB)的TSI指数、金属导报(MB)的MBIO指数与普氏能源资讯(Platts)的普氏指数。报价各不相同。
在矿山有意无意的推动下,众多钢企选择或者“被选择”了普氏。此后,普氏指数的高低起伏,就很大程度上取代固定的年度基准价格,反映出铁矿石的价格趋向。
但是,在“被选择”了指数定价后,这一指数究竟为何物,国内钢企、乃至整个行业都仍然缺乏了解。这个指数能否真实反映铁矿石价格的变化?它与矿山究竟是什么关系?这一指数会否让钢铁业付出更多成本?国内钢企能够参与指数的生成吗?
《上海证券报》独家揭秘这一铁矿石价格的核心指数。
“普氏指数”并非指数
中国企业对矿石指数不了解,之前也似乎没有了解的必要。可就在数月间,所有的钢厂都要依赖它来决定自己的成本价格了。经记者调查发现,普氏指数算不上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指数”,甚至亦非当日成交价的加权平均值,而仅是一个“估价”。
“普氏指数最准确的表述应该是‘价格评估’。只是行业采用我们的估价作为制定合约价格的基准,因此产家和用家往往将其称为‘指数价格’。”对于普氏能源资讯普氏金属集团市场报道总监 Francis Browne来说,他要向钢厂做的第一个解释,就是普氏的真正性质。这些钢厂有些已经与他们联系多次,还有些甚至已经是他们的信息来源,但真正了解这个指数编制方法的,却很少。
Browne对本报记者介绍,普氏拥有一份参与现货市场交易的机构名单,包括矿山、贸易商、钢厂、货运商、金融机构等在内,据称有几百家。他们被称为普氏的“询价对象”。
每个交易日,普氏的编辑人员都会与其中一些参与现货市场交易的对象联系,询问当天的交易情况,比如“今天有多少单交易”,或者“对今天的价格怎么看”。 这种询价通常采用电话或者网络的方式。
北京/新加坡时间下午6点30分,当天交易结束,普氏的编辑就会根据全天询价情况及交易结束时的情况,选取出被认为在当天“最有竞争力的”,“可以实现成交”的价格。
“我们每天与一组核心业者交流,他们都是长期活跃于现货市场的钢厂、贸易商和矿山。”Browne对记者表示,有些“特别活跃”的询价对象是每天都会联系的,有些则可能因为参与度不高而相对联系较少。当被问及“询价对象中,矿山、钢厂和贸易商各占有多大比重”时,Browne对本报记者表示:“普氏能源资讯关注的是信息质量而不是数量。”
也就是说,普氏最终公布的每日矿石价格,是在工作人员打电话给询价对象咨询当日的成交情况或者对趋势的看法后,进行综合考量得出的一个“估价”。当天也可能没有一笔交易以该价格完成实际的成交。普氏方面解释,之所以不用当日的全部成交均价作为最终报价,是为了在可能全日都没有一笔成交的情况下,也能根据询盘和报盘情况得出最终的价格数据。“铁矿石市场不像股票市场,每日都有大量的交易完成。此外,铁矿石的品质也并不统一,我们必须通过一定标准下的评估,来反映当日的价格趋势。”Browne表示。
是否公平?
对于一个价格指数,或曰“价格评估”来说,各询价对象提供的信息会在最终报价中占据多大比例,是最核心的因素。
曾经有市场传言,在三种指数中,普氏在报价里给予矿山的份额是最高的。此外,虽然以淡水河谷为代表的主流矿山曾在上海公开表态,三家铁矿石指数,钢厂可以自行选择,但更多的信息显示,若需要推荐,他们首选普氏。普氏与三大矿山之间的关系,不能不引起外界诸多猜测。
“事实上普氏与三大矿并不存在合作关系。他们只是我们的询价对象之一。”对上述疑问,Browne向本报记者强调,普氏的询价对象乃是在现货市场中活跃的主体。而由于三大矿山在现货市场中并不活跃,因此普氏反而“可能更多地与其他市场业者交谈”。
“相比之下,普氏联系更为紧密的应该是印度矿山。此外,澳洲、乌克兰等非主流的矿山也是我们经常的询价对象。”Browne说。
虽然着力澄清指数本身与三大矿的“合作关系”,但有业内人士指出,作为铁矿石供应市场的垄断力量,三大矿山在其中的影响力根本无法忽视。
三大矿占据了全球60%以上的铁矿石供应市场,其发货量直接影响市场的供需平衡,就算他们很少参与现货市场的交易,也是现货市场价格实质上的主导力量。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该人士认为,不管矿山与指数机构之间是否的确保持相对“独立”的关系,在这样的一个供求机制下,无论是否参与“现货交易”,对垄断的一方而言都是有利的。“主流矿山对指数价格的影响,不需要体现在是否成为经常性的询价对象,而更多是机制上的、深层次的力量。”
那么在询价中,钢厂究竟有多少,处于什么地位?Browne表示,普氏所联系的中国公司既有国有也有民营企业,规模不分大小。“钢铁业内的公司数以千计,但只有一小部分活跃于市场之中。”Browne说。
据了解,在普氏的询价对象中,规模偏小、长协矿量不足,从而经常参与现货矿交易的钢企占了询价对象中的大多数。而宝钢这样几乎全部购买协议矿的超大型钢企,普氏接触的很少。
在业内看来,普氏的询价范围,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
由于强调“参与现货交易”和“活跃”两个因素,普氏的信源不可避免地更多体现出小而分散的特点。最活跃的那部分市场主体,可能不是矿山也不是钢厂,而是处于中间阶段的贸易商。河北唐山一家年产量400万吨的民营钢企的进出口部门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对于钢厂来说,他们最希望能够直接了解到矿山与钢厂之间的交易价格,而非在众多贸易商手中数次转手后的估价。
而铁矿石最终的消费主体,如宝钢这样的大中型企业,却可能因为“并不活跃”,而在询价中缺席。
“像宝钢这样的大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影响力虽大,但要影响指数很难。”上述分析人士表示,矿石的供应市场是垄断的,因此三大矿不参与现货市场也可以影响价格。但矿石的需求市场却非常分散。大钢企可能可以通过一些周期性的购买来部分的影响市场心态,但它们没有矿山那么大的力量。
更重要的是,即便在询价亦即矿石指数的形成机制中缺席,最终使用这一指数进行矿石成本核算的,却正是宝钢这样“并不活跃”的企业。这成了一个悖论。且在拥有越多长协矿量的大钢厂身上,就体现得越明显。
现在现货与长协之间的定价又呈现出既紧密相关,又相对滞后的特点。也许可以通过机制来对其间产生的偏差进行修补,但毫无疑问,目前的游戏规则的设定——比如矿石指数的编制——掌握在别人手中。
齐鲁证券钢铁行业分析师笃慧对记者表示,也许对于中国钢企来说,在矿价指数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定价核心的情况下,目前可做的,只能是通过更多参与指数的编制过程,来争取话语权,来为自己争取可能的权益。虽然,这部分空间看上去相当有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