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将巨额外汇转为商品储备 增强大宗商品定价权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0日 01:25  证券日报

  □ 文 风

  近日,中国大宗商品定价权的缺失与增持美国债的新闻受到市场广泛关注。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16日表示,“我国在国际贸易体系的定价权,几乎全面崩溃。中国当前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大宗商品定价权的缺失”;美国财政部17日公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截至2010年3月末,中国共持有8952亿美元美国国债,与2月份相比增持177亿美元,在连续4个月减持后再次增持,仍为美国国债最大的海外持有者。这两条看似无关的消息,其实有着很大的关系。

  笔者认为,与其拿巨额外汇增持美国债券,不如利用2.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通过适当的机制把这些外汇储备变成商品储备,这样中国在大宗商品定价权谈判中的话语权将大大提高。

  由于缺少定价权,中国在进口方面不得不多付钱,据统计,2003年至2009年间,中国企业仅因铁矿石价格上涨就多支出约7000多亿元,相当于同期全国钢铁行业利润总和的2倍多。而在出口方面,仅1995年至2005年的10年中,我国稀土出口损失外汇达几十亿美元。

  大宗商品定价权缺失造成我国进口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不但使我国企业蒙受巨大经济损失,而且导致我国基础原材料价格和中下游产品价格上涨,提高了企业经营成本,削弱了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负面影响。为什么“中国买什么,国际市场就涨什么;中国卖什么,国际市场就跌什么”?一句话,中国在大宗商品没有定价权。

  我们为什么没有定价权?中国大宗商品定价权的缺失既有历史原因,也有制度缺失。业内人士指出,要想形成“中国价格”,必须加快发展我国的期货市场,增强我国对大宗商品定价的“发言权”,力争使我国成为某些大宗进口商品的全球定价中心。应尽快建立和完善各类大宗商品的期货交易市场,发展避险工具,通过远期合同化解价格风险;必须提高产业集中度。我国目前有大小钢企1200家左右,其中大型钢企约70家。与国际同行业相比,我国钢铁产业的集中度明显偏低;拓展海外资源,从源头上控制大宗商品的供应。

  要想获取国际市场的定价权,必须要改变自己的被动挨打局面。中国2.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在大宗商品定价权方面大有文章可做。

  首先,利用2.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建立国家大宗商品战略储备中心。例如稀土就可以用外汇来建立储备中心。不久前包钢稀土建立了自己的稀土储备中心,并获得一定政府资助。但是这仅仅是企业层面,远远不够,必须上升至国家层面,由国家来主导。

  其次,利用2.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拓展海外资源,从源头上控制大宗商品的供应。 近年来,尽管持有巨额外汇储备的中国走向海外的速度明显加快,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之路却并不平坦。先有中石油公司2002年竞标俄罗斯石油生产商斯拉夫石油公司和2005年中海油竞标美国石油公司优尼科的失败,后有中铝公司增持力拓集团股权要约的被拒。发达国家对中国收购的警惕性不断加深,在战略能源、资源方面更是如此。尽管这条路很艰难,我们却无法回避。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经济低迷时期,运用好巨额外汇资金加大中国大宗商品定价权,正当其时。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