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晨
2012年可能不是世界末日,但或将成为“石油末日”的开始。这是近日一份报告透露出来的信息。
这份报告名为《联合作战环境2010》(Joint Operating Environment),是美国联合部队司令部(US Joint Forces Command)撰写的。美国军方与“石油峰值论”(Peak Oil)的结合,不能不引起人们高度关注。
报告中有一节论述“石油峰值论”。该报道援引联合部队司令部指挥官詹姆斯·马蒂斯(James Mattis)的话说:“2012年,石油产能过剩局面将结束,石油将供不应求;2015年,石油产量将出现下降,能源缺口将增加,油价将重新站回100 美元以上;2030年,石油需求将达每天1.18亿桶,而发现新石油资源不容乐观,供给可能仅为每天1亿桶,缺口将达每天1800万桶。”
“石油峰值论”源于上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石油地质学家哈伯特(Hubbert)认为,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资源,任何地区的石油产量都会达到最 高点;达到峰值后该地区的石油产量将不可避免地开始下降。后来,爱尔兰地质学家坎贝尔(Campbell)于1998年预测,“廉价石油时代将终结”,而 当时油价只有每桶10美元上下。然而,后来的油价上涨似乎再次印证了“石油峰值论”的观点。目前,全球石油消费量约为每天8600万桶;有人认为,这已经 接近甚至超过了全球石油产量的最大值。
一直以来,关于“石油峰值论”的争论就没有平息过。有人认为,石油资源的不断发现将填补现有产能的不足;有人认为,石油公司就像房地产开发商 “捂盘”一样,有低估甚至隐瞒石油储备的行为;还有人认为,是伊拉克战争、伊朗局势或金融投机解释了本世纪初石油价格的大起大落。
而这份美国军方的报告,为“石油峰值论”的争论增加了一些新因素:
其一,这标志着“石油峰值论”由民间登上庙堂。报告称,他们的观点虽然不能代表美国政府的政策,但他们有意为联合部队组建智囊团,为美军战略出谋划策。
其二,该报告的出台标志着“石油峰值论”由单纯的能源领域扩展到军事等诸多领域。以往,“石油峰值”仅关系到石油公司与股东财富;但是美军报告 认为,“石油峰值”将给世界经济、政治军事带来重大影响。在经济层面上,石油供需失衡将带来的“新的大萧条”(New Great Depression)。在政治层面上,经济减速可能带来其他问题的放大,使“脆弱国家”“崩溃”,也对中国、印度等新兴能源消费大国带来冲击。在军事层 面,各国能源之争可能升级,“未来冲突的结果将十分可怕,如果能源供给不能满足需求,各国将有必要对能源开采设施进行军事保护”。
其三,该报告认为,“石油峰值”不仅是石油供给不足的问题,还是全方位的产能缺失,包括钻井平台、采掘工程师、下游精炼产能等。报告警告,“石油峰值”不是短期的麻烦:“即使我们从现在开始专注产能修复,也需要10年时间来填补需求预期。”
应当承认,“石油峰值论”目前仍是未经完全验证的假说,各种对它的反驳也有一定道理。不过,从能源安全与战略高度,中国仍然需要高度重视“石油 峰值论”,重视美国军方对能源问题的关注。从未雨绸缪的角度讲,假设“石油峰值”真的存在,中国需要做足够准备,尤其是在中国能源已经很大比例上依赖进口 的背景下。
第一,要加强对中东地区的能源、经贸、金融与外交工作。中东是世界石油资源的主产地,也是我国石油进口的主渠道。目前,根据主流观点,中东地区 石油仍能供现有条件下开采100年左右,而其他很多地区的石油产出已经面临走下坡路的迹象。同时,如何稳定我国在这一地区的能源供给,进入上游开采领域, 维持能源进口动脉的安全,是对我国外交工作的考验。
第二,要更加重视重油、深海油、油砂、煤层气、可燃冰等非常规石油资源。上述美军报告认为,如果算上对非常规石油的开采,石油产量将在2015~2030年仍然保持稳定。
第三,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扩大对清洁能源、新能源的投资。这或许是解决“能源瓶颈”的良策;同时,这也是应对能源短缺 与气候变化一举多得的方案。上述报告认为,到2035年,虽然化石能源仍将占主导,但高效率的混合动力汽车、电力汽车及混合燃料汽车将占领轻型汽车市场。
(作者系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