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主权基金“出海”转战商品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01日 09:45  金牛财顺

      避金融转战商品市场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业一直是主权财富基金最主要的投资对象,在其投资组合中的占比高达45%。特别是2007至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初期,主权财富基金曾多次出手“火线”注资美欧大型金融机构,总投入超过2000亿美元,但最终各大主权基金纷纷折戟,损失惨重。摩根士丹利在2009年初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称,全球主权财富基金在2008年的亏损总额估计在7000亿美元左右。

      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主权财富基金纷纷开始脱手金融业。其中科威特投资局、卡塔尔投资局等主权基金纷纷在投资实现盈利后迅速出清持有的花旗集团和巴克莱集团等金融机构股票。但诸如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阿布扎比投资局等其他主权财富基金目前仍被深度套牢,承受着数十亿美元的账面亏损。

      危机期间市场“过山车”式的行情一度让主权基金放缓了投资脚步,但自2009年下半年开始,这些市场上的“隐形”投资机构又开始有所行动,新的投资重点转移到大宗商品领域。

      “风险偏好正在缓慢而坚定地上升,大宗商品正迅速得到青睐。”巴克莱资本在2009年年中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表示,“主权财富基金、机构投资者和资产管理公司都在增持大宗商品。”另有数据显示,在2009下半年主权财富基金150亿美元海外资产投资中,大部分集中在能源、金属和农业领域。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主权财富基金加大对大宗商品的投资,一方面源于自身流动性比较充足,另一方面在于大宗商品升值预期的存在。她认为,金融危机虽然一度扰乱市场秩序,但市场有涨有跌的规律没有改变,大宗商品价格高涨的技术支持仍然存在。

      注目新兴市场

      主权财富基金此番“出海”的另一个投资趋势是将视角从发达国家转向新兴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这不仅仅是因为新兴市场表现优于正放慢发展脚步的发达国家,也在于主权基金的初始资本主要来自同发达经济体的贸易顺差,若将这些资金重新输入西方国家,就违背了为下一代创造多元化收入来源的目标。

      新加坡两家主权财富基金——淡马锡和GIC正是典型代表。有关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底,管理资产超过1000亿美元的淡马锡对除日本和新加坡外其他亚洲地区资产的投资比重已从前一年的34%提高至40%。该机构高层此前表示,他们对能从亚洲消费者支出长期增长中受益的投资机会感兴趣,尤其是中国和印度两国的机会。

      资产规模超过2000亿美元的GIC也对新兴市场和亚洲的经济前景感到乐观。GIC首席投资官黄国松指出,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正以高于发达国家的速度增长,“发达经济体将经历进一步的去杠杆化,而新兴市场经济体则将在本土需求的推动下实现增长”。

      除了看好新兴市场成长性以外,“本土情结”也被视为主权基金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人士认为,主权基金投资区位的选择和资产配置具有突出的文化偏向,一般来讲更倾向于在具有相同或相近文化背景的国家投资。据统计,目前全球主权财富基金所在国的区域分布大致如下,中东地区约占总数的46%,亚洲国家约占29%,除欧盟外的其他欧洲国家占16%,非洲国家占5%。新兴市场经济体主权基金占比高,其本土投入的增加增添了当地的投资热度。

      主权基金“两面性”惹争议

      由于兼具国家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双重属性,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常常引起市场诸多猜想和质疑。据英国研究机构Preqin公布的最新数据,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目前的资产总规模约为3.15万亿美元,且在未来几年将继续增长。主权财富基金这一投资领域的巨型“航母”,已成为跨境资本流动和配置的重要角色之一。

      但有分析人士认为,具有如此庞大规模的投资主体容易导致资本流动以及相关资产价格和利率的波动,影响金融市场稳定,且多数主权财富基金投资具有隐蔽性,作为政府控制的投资实体,其本身也不受金融体系规制的制约,投资确实可能带来风险。

      对此谭雅玲认为,应从两面看待主权财富基金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它具有国家信誉背景,能够形成市场推力;但另一方面由于缺少市场基础、平台和对风险的判断,主权财富基金也会给市场带来一定混乱。”

    【作者:杨博 来源:中国证券报】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