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投资热钱追捧大宗商品期货遭遇强震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7日 22:38  经济观察报

  蔡志杰

  上周,大宗商品期货市场遭遇经济危机以来最为猛烈的一轮跌宕起伏。

  11月20日,国内三大期货交易所所有期货品种全线上涨,平均日涨幅超过1%;11月23日该涨幅更是提至2%;连续三个交易日活跃品种累计拉升近10%,黄金、期棉更是上涨超过12%。

  而后的三个交易日,随着国内证券市场的一路狂跌,期货市场也应声而退。

  在美元贬值、通胀预期、国际对冲基金积极推动等多重因素带来的国际期货市场的急拉猛涨中,国内期市也迎来了热钱资本的狂热追捧。

  场外资金涌入

  9月以来,黄金、原油、铜、大豆等等龙头品种稳步上扬,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期货交易所和大连商品期货交易所三大所交易品种齐头并进,至11月24日各品种平均涨幅超过20%,而尽管铜库存节节攀升,但期铜仍大幅上涨了22%。国内外大宗商品市场丝毫不理会这些基本面需求的负面因素。

  根据世华财讯研究报告,当前铜需求不振,LME铜库存持续增加至7个月以来最高水准,但隔夜伦敦期铜仍连续刷新经济危机以来的高位,并上触6830美元/吨。国内期铜主力合约更是急速拉升,创55900元/吨,相当于去年9月未爆发经济危机时价格一线。

  “资金市愈演愈烈”,国内分析师几乎众口一词,而这种观点也得到国际投行的认同。巴克莱银行、花旗银行等也纷纷发布研究报告称,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大宗商品市场特别是基本金属市场备受资金青睐,而完全没有理会系列供求基本面的因素。

  根据巴克莱推测,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全球管理商品期货资产达到了2240亿美元,较去年末增长了36.6%。其中,今年一季度流入资金达220亿美元,二季度为179亿美元,三季度达到115亿美元。前三季度,全球流入商品市场的资金达到了514亿美元,而商品价格的上涨也使得全球管理商品期货总资产增长。

  面对全球大宗商品的整体走强,国内资金也蠢蠢欲动。“开始只是黄金价格的爆发,继而演变为有色金属市场的整体走强”,北京中期期货研究员吴铮铮表示,而随后,投资者转向具有保值功能的大宗原材料市场。

  事实上,经济危机以来,随着各投资市场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热钱也随时穿梭于各个市场。连续的暴涨回抽走势,令关于证券市场热钱转入期货市场的传言也不证而明。

  11月23日,上证指数尾盘强力拉升至8月以来新高。与此同时,所有期货品种全线上扬,场外资金大规模介入,上海期铜、大连大豆、郑州棉花等九品种主力合约均创下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本轮反弹新高,其中郑州棉花期货报收涨停。

  持仓量数据显示,上海、大连和郑州交易所持仓总量分别增加13.4万手、6.5万手和11.7万手,累计增仓量高达31.6万手,单日增仓幅度接近4%,显示有场外资金大举介入。投资资金的介入使得期货市场散户投资者如惊弓之鸟。中信新际期货的一位投资者告诉记者:“现在越来越多的进场资金都是证券市场资金,如此一来,相关政策的风吹草动一定也会引发期货市场的动荡。”

  期股联动

  上述担忧并非杞人忧天。事实上,不仅资金进出有着惊人的相似,期股联动的特征也极其显著。11月23日,商品市场强劲表现带动A股市场农业龙头、黄金股和有色金属三大板块联袂走强,分别位居A股涨幅榜第一、第五和第九位,板块涨幅分别达到3.76%、3.13%和2.72%。而由于期棉的不断上攻并连创历史新高,化纤类个股也随之冲高。

  11月24日,有关银行再融资的传闻迅速传播,下午1:30,上证指数突然跳水,部分QFII资金及私募资金纷纷抽离证券市场。与此同时期货市场各品种也出现罕见跳水行情,活跃品种郑棉1005下撤近280点,盘中下跌超过2%。大智慧显示资金净流出。

  11月25日起,如同不断倾泻的股票市场,国内商品期货上涨行情也连续遭遇狙击,几乎所有品种都出现了资金的获利回吐。据粗略统计,在国内全部23个商期品种中,除PTA和棕榈油等少数品种之外,其他品种无一例外地陷入减仓下行之中。所有品种的单日总体减仓超过30万手,约占全部持仓的3%。

  然而,随着跌宕的行情完成一波。尽管包括景顺长城期货、大地期货以及大越期货等以投机交易著称的期货公司仍给予黄金及部分农产品期货多单持仓的建议。大多数投资者还是清仓出局,选择了观望,甚至在连续三天阴线的单边趋势中,也没有选择做空。

  来源:经济观察网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