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期市升温推动IB业务竞争加剧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13日 01:57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期货公司需加强培训和风控流程支持

  □本报记者 金士星

  中国期货市场目前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期货市场,这使得券商为旗下期货公司提供的中间介绍业务(IB)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各家券商的IB业务量稳步成长。但IB业务人员在实际业务操作中依然面临着不少问题,与券商其他新兴业务不同,IB业务在开展初期就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IB业务开发的探索

  2007年,自沈阳一家期货公司的股指期货部门离职后,佟辉加入广发证券并由此成为了国内最早的券商期货IB专员之一。“从那时起,和广发证券控股的广发期货进行业务对接,向地方证监局上报材料,以及和客户进行沟通成了我的主要工作。”佟辉说。

  佟辉认为,在证券客户中开发期货客户可谓“风险与机遇并存”。一名客户在证券市场有着不错的战绩,而在涉足商品期货和股指期货模拟交易后,“很多个”100万的虚拟资金很快“化为乌有”。于是这位遭遇“打击”的投资者决定先观望,不急于进入期市。佟辉认为,投资者对于期货的兴趣始终存在,但期货和证券的交易和风险控制毕竟有所不同,要让投资者明白做空和头寸控制等方法还需要长时间的投资者教育和实践。

  另一方面,证券投资者参与期货也存在一定优势。黄先生是一名小铜线贸易商,也是佟辉所在营业部的“大户”之一。当这位一直从事传统现货贸易的黄先生在佟辉帮助下开始尝试铜期货市场后,期货的保证金交易以及多空双向交易让他认识到期货交易比现货贸易具有更大的便利性和施展空间。“至少用期货‘囤货’赚钱比用现货更容易,起初用来‘小试牛刀’的18万元,在短短几周内就带来了20余万元的盈利”。

  IB竞争日趋激烈

  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超过40家券商获得了IB业务资格,各公司期货IB提供的业绩贡献度也在不断增长。此前,对于证券营业部在股指期货上市前开展商品期货IB业务持保守态度的一些地方证监局也纷纷“开闸”。

  仅沈阳地区获准开展期货IB业务的证券营业部已从最早的5家增加到了目前的20多家,IB人员数量也在快速增长。各证券营业部在期货IB业务上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期货IB人员在业务开发上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果吸引更多证券客户参与期货,证券资金就会流失。而且期货交易的风险控制难度远大于证券,客户的资金亏损可能性也更大,”佟辉说,“客户开发的进一步提升还有赖于期货公司在培训和风控流程方面的支持。”

  事实上,随着各地证监局在券商营业部期货IB业务上的逐步“松绑”,除了金融期货交易所外,商品期货交易所也积极行动起来,给券商在期货IB业务方面提供支持。上海期货交易所11月初在深圳主办“IB业务人员期货知识培训”,从产品、营销到风控为券商的期货IB人员提供全面的培训。深圳证监局副局长曹汝明表示:“我们在一线监管工作中关注到,部分证券公司营业部对于期货市场还不熟悉,服务投资者能力还不强,影响了IB业务的深入开展和客户服务水平的提高。证券从业人员应通过培训更全面地了解期货市场,做好IB业务,为投资者提供更专业的服务,也为未来以股指期货为代表的金融衍生品推出打下基础。”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4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