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豆加工业加速扩张 中储粮即将混战榨油大军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17日 08:39  经济观察网

  作者:温慧抒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温慧抒 近年来中国大豆加工业呈快速扩张态势,到目前为止,中国大豆加工业能力已经扩张至9000万吨。经济观察网记者日前从权威人士处获悉,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储粮”)即将“火拼”大豆加工业,9月份开始将在东莞兴建大型榨油厂,压榨能力高达100万吨/年。

  中储粮总公司将斥资3.5亿在东莞建设一座大型大豆加工厂,9月份开始动工,明年正式投产,加工能力高达100万吨/年。而早在去年,中储粮便开始进入大豆市场进行政策性收购。某期货公司分析师表示,今年中储粮收购了725万吨政策性大豆。一些业内人士分析,控制了725万吨政策性大豆粮源可能是中储粮决定进一步涉足大豆加工业的重要原因。今后政策性大豆收储与投放可能成为常态,因此如果未来中储粮拥有自己的大型加工厂,就可能获得政策性出库大豆的优先购买权的利益。

  2008年,国家发改委专门下发通知,提出“合理控制大豆油脂加工产能扩张的速度和规模”。从近两年的情况来看,国内新建的大豆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中储粮在沿海新设油厂,预示着国内大豆加工业的竞争形势将更为复杂,国内大豆加工业可能由此引发新一轮竞争型扩张。

  本网此前获得的一份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上报给国家发改委的《关于限制国内油脂油料加工企业重复建设的紧急报告》称:“近日,获悉国内几家大型油脂油料加工企业在沿海或选址,或已经在新建多个大型油脂加工厂。协会从中国油脂油料加工行业健康发展的大局出发,强烈呼吁国家限制国内油脂油料加工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恶性竞争行为,避免国家资源、资金的浪费。”

  报告分析,截至2007年末,国内从事大豆压榨的规模企业有180多家,年大豆压榨能力在7800万吨左右,平均日压榨能力在26万吨/日左右。而国内实际的大豆压榨量仅在4000万吨左右。从大豆压榨情况,就可以看出国内油脂油料加工业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如果再新建大豆压榨厂,无异于资源和资金的浪费。

  中国大豆产业协会表示,目前新建再建的油厂“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海油厂主要加工进口大豆,这在客观上使中国成为国际金融商品期货炒家的保护地、洗钱场。跨国集团可以在CBOT市场不断买入大豆,然后基本是免费地使用中国银行的资金把境外的大豆运入中国,同时,在中国的商品期货市场进行卖出,在中国产品现货市场进行低价销售。这样国际炒家和跨国集团完成一场场无风险的套利和洗钱,而最终买单却是中国,中国大豆产业将在国际炒家的打压下灭亡。我们断言,中国大豆产业倒下必然使中国失去对国内CPI的完全控制能力。2008年,食用油、肉禽蛋奶价格的大幅上涨,实际上主要是因一个“小小的”大豆的暴涨引起的”。

  第一创业期货一位分析师表示,以A、B、C、D为代表的跨国粮商,垄断着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无论在美国还是南美,绝大部分大豆生产和销售都控制在少数几家跨国集团手中。它们通过播种前向豆农提供生产资料,提前锁定农民产品;收获后又凭借在当地长期建立的信用机制,挟制农民低价销售;通过制定绝对利己的升贴水购销模式,把价格波动风险都转嫁给上游农民和下游采购企业,将大豆定价权和稳定的利润牢牢掌握手中,所以跨国集团的压榨成本是低廉而稳定的。中国进一步扩张油脂油料的初加工规模,只会进一步增加大豆进口量,加重大豆加工业的无序竞争,推高进口大豆价格,降低国内企业利润,使国内大豆加工企业生存环境更加恶劣。

  实际上,不单是大豆压榨行业,在棕榈油精炼加工领域,扩张无序竞争的态势也日趋严重,而代表国家的中储粮和中粮也有所涉猎。据悉,中储粮目前正在兴建两条棕榈油加工线,日处理能力1600吨左右。中粮也在建设两条精炼生产线,日处理能力1000吨左右。棕榈油已经是国内第一大食用植物油,国内棕榈油精炼产能扩大,势必增加中国进口毛棕榈油数量,进而使国内植物油市场形势更为复杂。

  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在上报给国家发改委的紧急报告中建议:“对于国家管控的中粮集团,应引导和鼓励其对国内油企的兼并重组,节约国家的资金和资源来消化国内过剩的产能;对于中储粮,国家应明晰其国家战略储备的职能和作用,中储粮不应参与到这种低水平的恶性竞争当中来。”同时中国大豆产业协会表示:“我协会呼吁国家明令限制国内油脂油料加工业的低水平重复建厂,提倡并鼓励国家骨干企业油脂的兼并重组;严格控制并限制外资或有外资背景的企业在国内新建厂。”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