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期货监管着力创新 遥指金融期货出炉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7日 12:40  中国经营报

  米娜

  “2008年中国期货市场交易量是71.9万亿元,但今年1~5月份全国三家商品交易所成交的金额达38.3万亿元,已经远远好于去年,我预测今年的交易金额会超过100万亿元。”冠通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冠平这样表示,而正是有了大宗商品市场的繁荣,机制改革和产品创新便适时而生。

  6月18日,中国证监会期货监管部低调改革,中国证监会原期货部拆分成一部二部,一部负责对交易所的监管,二部负责对机构进行监管,在期货一部下面又新创了产品创新处。

  “这表明证监会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开始着力于对期货创新的重视。”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教授评价说。

  难产的金融期货

  在2009年的期货市场上,产品创新是市场焦点。自3月后,钢材期货,稻谷期货和PVC期货先后推出,而生猪,煤炭等期货品种市场也正在研发当中。

  “目前国际上比较主流的商品期货品种国内基本已经有了,接下来证监会还会逐步推出新的产品。”中国期货业协会研究部主任刘涛表示。

  在商品期货不断推出的同时,金融期货对中国来说依然是一个空白地带。尽管在整个全球期货市场中,商品期货所占比例不到10%,而金融期货占了期货市场90%以上的交易量。即使在国外的金融衍生品大举进军国内的同时,国产的金融期货依然没有破题迹象,甚至连股指期货这样结构简单,设计成熟的产品也是多年的媳妇始终熬不成婆。

  除了股指期货外,国债期货,短期利率期货等金融期货产品也被市场人士呼吁。在著名的“327国债”事件后,暂停了14年的国债期货又被提到桌面上。“目前国内国债的存量和增量都在增加,国际现货市场风险在堆积,通胀预期强烈,需要通过国债期货来寻找基准利率的收益性曲线,推进利率市场化,推出国债期货是有现实需求的。”胡俞越对此这样解释。

  创新有待条件成熟

  6月19日,国内首个期货交易评估系统由冠通期货公司推出,对于国内的期货公司来说,到目前为止只能从事一项业务,那就是经纪业务,而只能做期货经纪业务的公司和具有竞争力的金融企业相去甚远,因此国内期货公司的产品创新也就只能在交易评估系统这样的经纪业务上多下工夫。

  2009年对于整个国内期货行业来说,对期货公司进行监管分级,实行分级管理将这是今年一开门证监会就重点着手在做的事。“分类监管可能要到明年才能完全实现,而这中间证监会可能要做的就是推股指期货。”中国国际期货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葛红表示。

  商品期权也属于金融期货的主要品种,早在2003年,郑州商品交易所开始为商品期权的推出做各项准备,而大连商品交易所曾计划与芝加哥期权交易所合作开发大豆期权,然而至今多年国内三大交易所市场上依旧没有任何场内期权的产品。

  “期权市场上必须有足够的流动性,因此需要做市商参与,但根据目前的《期货管理条例》,国内的投行不能参与期权交易,没有做市商期权市场就会缺乏流动性。”葛红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证监会期货监管部门的变化,不排除是在为逐渐放开某些限制以谋求创新在做准备。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