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通胀脚步渐行渐近 大宗商品疯狂上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4日 02:40  第一财经日报

  今年以来,国内外大宗商品价格震荡向上,纷纷走出了一波强劲的上涨行情。国际油价回升至68美元,与去年12月的价格相比已经翻番。黄金价格也再次达到每盎司1000美元。农产品同样不肯示弱,自3月初以来,芝加哥市场大豆期货价格已上涨40%,CBOT7月大豆合约突破每蒲式耳12美元关口。

  除此之外,其他贵金属、铜、铝和农产品的现货价格也都有所上涨。即便以国内品种而言,无论是沪铜、燃料油,大商所的化工类期货品种,还是行情较为独立的国内农产品,也都出现了不小幅度的上升行情。

  大宗商品“王者归来”,与各大经济体的宽松货币政策关系密切,不少国家甚至接近零利率。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提振实体经济的全球经济大“会战”中,伴随着充沛流动性的,是资产价格新的上涨。这其中多少也有令人担忧之处,通胀脚步似乎渐行渐近。

  有分析指出,两三年或者更短的时间内,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将会展现一轮更为强劲的上涨行情,石油、金属、橡胶、矿石等资源性产品价格都有可能逼近或越过前期高点,如石油价格或将重返100美元/桶价位,并且不排除达到150美元/桶的可能性。

  但是,与此轮上涨行情相背离的是,大宗商品市场的基本面依然不乐观,全球经济仍未摆脱衰退,产能过剩、下游需求不足等利空因素依然存在。如果要为这种脱离基本面的“义无反顾”的上涨行情寻找一个理由,那么只能归结于各大经济体纷纷采取的大规模刺激经济措施引起了通胀预期。

  目前,市场风险偏好已经显著改善,大宗商品作为抵御通胀的资产重新受到青睐。加上各国“印钞机政策”带来的低成本资金,市场流动性对大宗商品价格的支撑力度不断加大。美联储放开手脚印钞票必然将美元推入持续贬值的阶段,尽管美国财长盖特纳在访华时,描绘了美好的经济前景以增强中国对美元资产的信心,但美元的长期疲软已在所难免,这也将为大宗商品价格走强提供有力支撑。

  然而,并不仅仅只是美国政府一家在滥发纸币。其他一些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刺激计划,都不可避免地走向大量发行纸币,同时巨量投放银行信贷。当实体经济的上空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流动性,而实体经济本身又无法真正将其吸纳时,一种新的“滞胀”可能来临,也就是“实体滞、资产胀”,实体经济依然在与过剩压力搏斗,资产领域则开始进入一波又一波上升行情。

  美国4月份零售价格下降了0.4个百分点,但批发价格却上升了0.3个百分点。10年期损益平衡通货膨胀率(即美国10年期通货膨胀保值债券TIP)与10年期普通美国国债收益率之差扩大至202个基点,达到2008年9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也使得有关通货膨胀可能将取代通货紧缩成为威胁经济的更大风险的趋势得到进一步强化。

  应该注意到,中国的物价指数环比跌幅也开始缩小或者止跌回涨。国内信贷投放规模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创下今年来的新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加大通胀压力。随着国家刺激经济发展和消费的措施不断跟进,以及前期调控效果的逐步释放,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启动和翘尾因素的衰减,物价回升的动力也在逐渐增强。

  6月1日,国家发改委上调了汽油柴油价格,而成品油价格从来都是中国经济中一根敏感的神经,油价上涨在以往通常被视为通胀的开始,令人不得不慎重对待。从货币供给来看,4月份M1和M2的增速分别为29.72%、25.95%,与上个月基本持平,仍然维持在高位。按照经济运行规律,货币供应量的高增长对物价的推动作用有一年左右的时滞,因此未来通货膨胀重新抬头的可能性也在增加。

  相比其他国家的央行,中国央行更早进入了“货币政策观察期”,央行的态度非常明确:“已经采取或即将采取非常规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把握好后续政策的力度和制定合理的退出机制”,即在经济复苏的时候迅速、果断地回收流动性,而时间点既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太早会对经济复苏构成冲击,太晚会导致恶性通货膨胀的发生。

  不过,对于央行来说,既想保持价格稳定又想保增长、促进经济回暖,将会导致其在回收流动性的时候,必定是雷声大、雨点小,收缩的速度赶不上通胀上升的速度。在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特别指明了“经济衰退、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后经济开始恢复、价格总水平开始回升的阶段是通货复胀”,这也说明央行对待通胀的态度比较乐观——在经济复苏阶段,物价的上涨属于正常现象。但是,未来由大宗商品带动的输入型通胀不可不防,管理层对于通胀的态度,可能需要更加谨慎。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