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陶氏化学全球CEO:油价未来还会持续上升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4日 01:45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何清

  6月3日NYMEX主力合约再创7个月来的新高,达到了69.05美元/桶;而此前一天的收盘价68.58美元/桶,也是7个月来最高的收盘价了。

  “油价未来还会持续上升的,目前油价相对较低的唯一原因就是我们遭遇了经济衰退。”6月2日,陶氏化学全球CEO利伟诚在上海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此次到上海是出席该公司在上海的研发中心落成仪式,并与上海、陕西等地方政府官员进行交流——陶氏化学在这些地区有着大量的投资。

  这是利伟诚2008年以来第一次到中国,在过去的一年中,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突然爆发,陶氏化学的转型进程经历了大喜大悲:

  一方面利伟诚计划出售的陶氏化学旗下大宗化工业务部分股权,因科威特石油公司突然终止协议执行而未能实现,另一方面该公司与罗门哈斯达成的收购协议又不得不执行——这不但使陶氏化学的现金流变得异常紧张,更迫使利伟诚筹划多年的陶氏化学转型之路不得不暂时停止。(详见2月5日《明日陶氏遭受沉重一击》)

  受此影响,2008年4季度该公司亏损1.68美元/股,而2007年4季度净收益达0.49美元/股。

  今年1季度由于功能性化工品业务收益增幅巨大,陶氏化学一季度实现扭亏,每股净收益0.03美元,这更坚定了利伟诚转型的决心,因为功能性化工品业务正是陶氏化学未来转型的方向。

  “现在有很多人在沙特等产油国进行(石化产能)的投资,这使得它们在基础化学领域获得了很多竞争优势,因此陶氏化学必须转型,必须要有发明和创新,必须要能够不断的发明新的技术。”利伟诚说。

  《21世纪》:您怎样看待目前不断上涨的国际油价?

  利伟诚:油价未来还会持续上升的,我们认为65美元的价格已经是不能再低的价格了。去年四季度国际油价之所以大幅回落,是因为我们遭遇了经济衰退,它并未反映石油价格长期上涨的趋势。

  从长期角度看,未来整个地球要消耗的石油肯定会比过去更多,而不是更少,2025年全球能源的消耗量将是今天的3倍,而且能源消耗当中80%将依靠化石能源,其中又主要是依靠石油。这就决定了石油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但70多年前在中东地区开采石油,每桶成本只有1—2个美元,现在在巴西深海勘探石油,其成本已经上升到了50美元/桶。

  现在有人可能认为65美元/桶的石油价格非常贵,可不要忘了,去年国际油价曾飙升至147美元/桶;认为现在价格高的想法,就好像几年前国际油价尚未冲破50美元/桶时,人们不敢想象它会上升到80美元/桶以上,是不现实的想法。

  《21世纪》:那么陶氏化学计划如何应对高油价背景下的市场竞争环境呢?

  利伟诚:高油价导致化工市场竞争环境发生了变化:有很多人在沙特、卡塔尔等产油国进行(石化产能)投资,它们在基础化学品领域获得了很多竞争优势,而且也慢慢可以生产与我们相同的产品,并造成市场上大量商品的同质化,因此我们必须寻找转型,必须要有发明和创新,要能够不断的发明新的技术。

  为了转型,我们收购了拥有很多技术专利优势的罗门哈斯。现在陶氏化学加上了罗门哈斯,每年的研发费用达到15亿美元,这是整个行业最大的。我们相信在未来两年当中,将有30个新项目诞生,增加20亿美元的收益。

  当然,我们意识到油气方面,我们需要有一个合作伙伴。目前为止科威特石油公司还是我们的合作伙伴,双方一直保持着交流。等整个政治的情况稍微稳定下来,双方可能在其他项目上进行合作。至于原来被划入科陶石化公司的PP、PE等塑料业务,目前没有要剥离和出售的计划。

  《21世纪》:在新能源领域,陶氏化学有怎样的战略设想?

  利伟诚:在过去的历次经济危机中,有个有意思的现象:每逢经济危机时都会出现很多的创新。我们认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在这种时候政府会直接参与到经济活动当中刺激经济的发展。这次危机中,各国政府都投入大量资金发展可再生能源,包括绿色能源或者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技术。

  陶氏化学一直非常关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技术,有一个事业部专门从事太阳能解决方案的研发,同时还和很多合作方进行核能、风能等领域的研发。我们希望在未来五年,这样的项目速度会进一步的加快。

  《21世纪》:陶氏化学转型中,中国处于什么地位?

  利伟诚:中国政府非常的有远见,中国在能源领域的优势是煤炭,而不是石油,因此中国各级政府对于陶氏化学和神华集团的煤化工项目给予大力的支持,以期利用煤炭资源建设大规模的工业项目。这是一个百年的大项目,短期的油价波动根本不会对整个项目的进程产生影响。目前整个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已经收尾,即将上报。

  今年是陶氏化学进入中国市场30周年,这期间我们在中国的投资超过了9亿美元。此次设立陶氏化学上海研发中心,是因为我们相信中国消费者他们也会开始有新的需求,我们需要在这个市场上应对他们的需求。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