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期货市场运行监测监控系统建设
□本报记者 蔡宗琦 上海报道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2日表示,近年来,我国期货市场呈现出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保持了平稳运行。今后,证监会将继续按照“稳步发展期货市场”的思路,做深做精做细现有期货品种,稳步支持上市期货新品种,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和投资者教育工作,不断增强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尚福林是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主办的第六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上做上述表述的。本次论坛召开恰逢上海期货交易所成立十周年。尚福林指出,中国衍生品市场虽然起步晚,但成长较快。特别是2004年《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以来,期货市场呈现出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一是产品创新有序推进。5年来,在过去7个品种的基础上,先后上市了15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商品期货品种,除原油期货外,国际主要大宗商品期货品种都已在我国上市交易。二是市场规模稳步扩大。2008年全国期货市场成交量和成交额分别达到13.6亿手和71.9万亿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商品期货市场。三是经济功能逐步发挥。相关期货品种的现货企业逐步运用期货价格来指导生产经营和管理风险,在去年期货市场“百年一遇”的系统性风险的冲击下,一些行业成功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避免了严重损失。
尚福林表示,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国期货市场逐步建立起一套既符合国际市场运行规律,又适应我国市场发展实际的期货市场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在证监会层面,建立了与市场诚信环境相适应的产品审批和机构准入制度、保证金安全存管监控制度、开户实名制等监管制度,并正在推进“期货市场运行监测监控系统”建设;在交易所层面,建立了毛头寸的保证金收取、梯度保证金、涨跌停板、强行平仓、套期保值审批等市场交易制度。通过稳步推动实施上述监管制度和技术安排,有效化解了近年来国际市场期货价格大幅波动引发的较大风险,成功处置了去年因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期货市场极端行情的蔓延和扩散,保持了期货市场和期货行业整体平稳运行。
尚福林强调,目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在这场危机中,场外衍生品的创新过度和监管不足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同时也要看到,在危机的冲击下,场内市场由于透明度较高、流动性较强、监管制度较为严格、监管手段和措施多样化,不仅自身运行平稳,其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的功能也更加凸显。在坚持风险可控、积极稳妥推出新产品的前提下,近年来我国商品期货市场上市产品数量和交易量的增长在国际上名列前茅,期货市场的积极作用得到社会各方越来越多的认可。今后,证监会将紧密围绕服务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目标,继续稳步发展期货市场。一方面,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把打击市场操纵、防范和化解风险以及促进市场功能发挥作为市场监管的重点,对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查处,切实维护期货市场的平稳运行;另一方面,按照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的原则,继续支持上市符合国民经济需要、市场条件具备的期货新品种,深化市场培育和投资者教育工作,做深做精做细已上市期货品种,更好地服务于现货企业、现货产业,不断增强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中国证监会原主席周正庆、周道炯,原副主席陈耀先出席论坛并讲话。论坛开幕式由上海期货交易所总经理杨迈军主持。在为期两天的会议期间,分别举行总会、钢材国际研讨会、能源国际研讨会、橡胶国际研讨会、有色金属国际研讨会、黄金国际研讨会。来自政府部门、各相关行业协会、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企业高层人士以及知名经济学家、衍生品领域专家将着重围绕商品期货服务实体经济、应对金融危机的思路和方略,基本金属、贵金属、能源和橡胶期货发展等有关问题发表精彩的演讲。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屠光绍出席论坛,并代表上海市政府对论坛召开表示祝贺。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刘鸿儒,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副主席范福春,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姜洋,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中国期货业协会会长刘志超,上海期货交易所理事长王立华,英国期货期权协会首席执行官安东尼·贝尔钱伯斯等出席了本次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