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商品市场或现夏季行情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4日 03:35  每日经济新闻

  倪金节

  一季度的全球金融市场在艰难的反复胶着中结束了,现在看来,大宗商品价格的暴跌算是基本宣布结束。去年曾经遭受雪崩式下跌的大宗商品价格,一季度的涨幅都令人吃惊。原油价格最高至每桶54美元/桶,与33美元/桶的低点比较,涨幅达60%以上,汽油期货的涨幅也接近了40%;LME铜价也有30%以上的升幅;黄金价格也最高摸至了1000美元/盎司之上。尽管这些不菲的涨幅存在着基数偏低的因素,但是在短短数月内并夹杂着全球性经济衰退的大背景,这些骄人的升幅还是耐人寻味的。

  虽然CRB指数未能在一季度突破年初的相对高点,但是以铜和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颇为抢眼的上涨,还是让市场对接下来的商品市场回暖充满了十足的信心。而且根据近3年的市场运行经验,每年的夏季大宗商品市场都会迎来一波急升的大行情。2006年以LME铜价蹿至8800美元/吨为先锋,2007年和2008年则是以原油价格的破70美元/桶和147美元/桶为疯狂的标志。

  尽管仅仅根据商品市场自2001年至2008年这个短周期,就断言商品市场必然存在“夏季行情”依然武断,但是这波“史上最大牛市”的惊心动魄,被悄然而至的“史上最大危机”破坏殆尽,巨型泡沫顷刻间的轰然坍塌,还是让我们对即将到来的这个夏天,乃至未来几年内的商品市场是否会重演几年前的疯狂保持着习惯性的警惕和观察。毕竟,当前全球的流动性宽松程度远甚于2001年至2004年那一轮周期,如果商品市场回暖,届时资产价格的通胀将带领恶性通胀席卷全球。

  实际上,决定商品市场能否持续反弹的首要因素——经济快速复苏的前景虽然依旧黯淡,但是支撑夏季行情的其他因素却显露无遗。这其中,供应的趋紧和中国因素的再现,可能成为炒作的两大主要概念。

  目前,由于商品价格的持续低位,很多原材料提供商对未来的经济预期一片惨淡,还未能从前几年通胀的美好日子中走出来,很多生产商大举削减了各自的生产支出和产量。欧佩克各成员国已经将原油日产量减少了420万桶,约占全球每日供应总量的5%,执行了欧佩克承诺减产量的80%左右,油价的止跌很大程度上应该得益于欧佩克的减产举动。瑞士信贷的一份报告则称,今年第一季度由于矿山关闭,铝和镍的减产幅度最大,两种金属全球供应量分别减少了13%和17%。

  而中国需求的快速复苏,也成为交易员们敢于做多商品的重要“故事”支撑。暴增的信贷,PMI的回升以及不断的经济振兴计划,都让他们对中国经济的复苏前景有着十足的信心,而且中国也正在大举购买大宗商品。近期,国储局和不少贸易商一直在大举买进铜、石油和大豆等中国缺少的大宗商品,还打算再斥资100亿美元增加大宗商品库存,较原计划规模增加了60%,这些都成为近期铜价和农产品大涨的最直接原因。

  二季度伊始,不少商品价格均大幅波动。LME铜价由站稳4000美元/吨,到4月22日的4570美元/吨;黄金由970美元/盎司跌至890美元附近,4月22日报收于每盎司892.5美元;原油也从55美元/桶附近再度跌破50美元关口,4月22日收于每桶48.85美元。这或许预示着在新一轮通胀到来之前,商品价格仍将面临着概念炒作与经济复苏之间的艰难博弈。

  如果二季度全球经济复苏迹象不明显,那么下半年的抛压将进一步显现。当然,美元贬值的大趋势的确立速度也成为左右商品市场的核心因素,如果下半年贬值大势如大江东去般不可逆转,那么届时纵使经济复苏迹象不明显,商品市场的抛压也将减轻不少。而一旦金融危机进入尾声,经济复苏曙光乍现,那么商品市场将一往直前,2009年全年的走势也将和2008年刚好相反。

  (作者为中国人保资产研究部客座研究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