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宗商品多方狂逼空头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8日 21:04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见惊雷 上海报道

  在新一轮通货膨胀预期下,以金属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本周罕见地联袂上涨,其涨幅和强度让人咋舌。上海通联期货总经理黄晓明指出,中国经济在不知不觉已经回暖,随着未来资金继续释放,通胀可以预期,但不一定马上到来。

  在国外一些经济学家看来,与其让经济陷入通缩和大萧条,滞胀或者通胀是经济危机结束的一个相对好的结果。

  实际上,对经济衰退和减速背景下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决策层应保持警惕,特别不要使用新的刺激性政策。投资者则需要保持冷静,避免进入流动性的陷阱。

  底部出现 通胀还早

  本周,大宗商品市场热门不断。4月14日,国内期货市场单日成交金额一举创下6000亿元的新高,显示市场流动性大大提高;另一方面,以铜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且愈演愈烈。一场“多逼空”大戏更将沪铜价格推高到每吨40000元以上,若不是多头及时收手,空头可能面临无货可交的尴尬局面。

  不只是铜,铝、锌及其他金属和农产品、原油等自今年年初以来,从低位逐步反弹,现在则进入加速上涨阶段。沪锌从每吨9000元涨到了现在的12000元,涨幅30%;大连大豆从最低点的每吨2600元,涨到了现在的3600元,涨幅近40%;国际原油价格也从每桶30美元涨到了现在的50美元,涨幅达60%。

  如果说,最初的反弹属于超跌性质的空头回补以及人们对基本面预期的修正,后来的强劲势头则更多是通胀预期的资金作用。黄晓明说,当很多人还在绝望的时候,市场已经走出了底部。

  3月23日,美联储推出宽松货币政策,由此导致全球市场出现了越来越强的通胀预期。在国内市场,货币供应量连创新高加剧了人们对通胀的恐慌心理。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一季度信贷投放量达到4.59万亿元。上海交通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潘英丽教授认为,4万亿信贷并没有全部投入到企业生产经营中,有些是被存放到了银行,有些则被企业投资到了股票和大宗商品市场,造成了近期的上涨。

  不过投资者需要对近期大宗商品市场的上涨保持冷静,避免进入“流动性陷阱”。作为大宗商品的风向标,国际原油价格近期虽然涨幅也很大,但仍没有脱离近半年来的震荡区域。

  上海中期期货分析师沈剑云提醒投资者,铜等基本金属在经历了大幅度上涨以后,很可能保持大幅度震荡的格局,投资风险开始加大。

  就美元来说,虽然美国出台的宽松货币政策标志着美元贬值的开始,但从市场情况看,美元贬值还没有得到市场的确认。美元指数目前仍处于85以上,去年以来的上升趋势没有被破坏。

  另一个判断是否通胀的标准就是黄金。从长期看,国际黄金价格仍将看涨,但从过去半年中两次站上1000美元每盎司关口又回落来看,国际黄金价格最可能走出的是慢牛格局。

  慎用新刺激政策

  无论未来通胀预期真的出现,或者落空,对决策层来说,都应谨慎使用新的刺激政策,货币政策更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

  实际上,大宗商品价格近期的暴涨,对还没有完全复苏的中国经济和衰退中的全球经济都没有多大益处。在资金的推动下,中国目前主要大宗商品价格比国际市场还要高出20%左右。作为主要的资源进口国,上游资源价格上涨将对国内制造业形成新的压力。

  以金属铜为例,近期期铜牛气冲天,国际投资者夸大中国需求。实际上,中国还有1/3的制造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需求远未恢复到去年上半年的水平。最新上市的钢材期货本周也出现了一定的涨势。但实际上中国钢铁企业的产量明显过剩1亿多吨,且今年房地产的开工量也已经大幅度减少。

  潘英丽说,国家财政应投资到拉动需求的项目中,否则会造成新的供应过剩;更重要的是,国家应改革国民收入分配体制。“目前企业的存款还是相对较多,一个更合理的分配体系,能够促进消费。”

  考虑到政策和数据的滞后性,虽然中国经济数据目前没有根本好转,但在贷款高增长的情况下,决策层不应采取新的降息等政策。如果未来通胀预期落空,市场将重回通缩状态;未来真的进入通胀状态,现在推行的货币宽松政策,将造成火上浇油的危险局面。

  有专家指出,在中国经济逐步回稳的情况下,最好的经济政策其实就是耐心等待,给产业发展和经济复苏提供时间。

  黄晓明说:“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情况下,经济循环周期有缩短的迹象。过去需要十几年、二十几年才能完成的经济过热、经济减速、经济衰退和经济回暖周期,如今可能只需要二三年就能完成。”对于国家行为来说,不要考虑价格的高与低,其实只有一个原则,发展自己的能源战略,购买国家发展所需要的资源,然后长期持有。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