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上海3月27日电(新华社记者 任芳 陆文军)上海期货交易所27日正式上市钢材期货。中国由此成为继日本、印度、英国等之后又一个上市钢材期货的国家。业内人士认为,来自中国这个钢铁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的钢材期货价格,有望对国际钢材定价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曾在20世纪90年代初上市了全球首个钢材期货,并很快成为国内最活跃的期货品种,但于1994年停止交易。2004年以来,日本、印度、英国等国家的商品交易所先后上市了废钢、板材、螺纹钢、钢坯等期货品种,但总体成交都不活跃,定价影响力难以与原油期货等成熟品种相提并论。
“钢材期货上市,标志着中国钢铁行业在市场化的进程中迈出了重要一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说,全国统一的期货价格有望成为广大钢材企业的定价基础。
1993年,中国的钢材价格率先在工业产品领域放开,已形成市场定价的机制基础,但主要以钢厂定价为基准,不能真正反映市场供求。在去年国内外钢材价格暴跌的背景下,中国钢铁行业的“中游”反应迟钝,十多万家流通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库存惊人,损失惨重。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指出,上市钢材期货有四大意义:有助于形成钢材现货、期货有机结合的市场体系,逐步优化钢材价格形成机制;为钢材生产、贸易、消费企业增加风险管理工具,规避市场风险;吸引和激励规模领先、生产达标企业的产品注册为交割品种,促进钢材工业健康有序发展;提高中国钢铁工业国际竞争力。
上海期货交易所选择了需求量大、市场化程度高的线材和螺纹钢作为合约标的物,上市首日交易活跃。截至上午收盘,螺纹钢主力合约成交量超过24万手;线材主力合约成交7.2万手。
专家指出,在各国竞相推出钢材期货的背后,酝酿着国际钢铁产业相当激烈的“定价权”之争。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指出,除原油外,国际期货市场主要的大宗商品期货交易品种基本上都已在中国上市交易。然而,这些期货市场绝大多数是“影子市场”,除了小麦、玉米等进出口量较小的品种外,国内多数期货品种的价格跟随外盘波动,实际上难以反应国内需求。
“长期以来,中国作为粗钢进出口大国,对于钢价却没有定价权。随着上海钢材期货的推出,这一现状有望改变。如果能够争夺钢材国际定价的话语权,无疑将大大提高中国钢铁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广发期货总经理肖成这样说。
肖成认为,钢材期货上市后,国内钢铁企业应当紧紧依靠现货市场的优势,通过在国际贸易中采用、并不断向国际市场输出包含更多“中国因素”的期货价格,将国内钢材期货价格逐步塑造成为国际定价基准,从而为中国钢铁企业在国际谈判中提供主动性和主导权。
而上海金融学院副校长贺瑛认为,推出钢材期货这一重要价格发现工具后,中国企业在与国外铁矿石展开价格谈判时,将获得更加“真实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参考,也许将在谈判中获得更多主动权。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