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需求预期分歧升温 商品后市扑朔迷离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8日 03:26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金士星 上海报道

  人们对于商品市场需求预期的分歧正在加剧。2月17日,国内从能源、金属到农产品各类商品价格均经历了剧烈的波动。外围市场的恶化状况依然在持续,即便是前一交易日还维持强势的国内股指昨日也与海外股市同步走软,这使得未来大宗商品的需求状况以及价格走势都更加扑朔迷离。

  期市出现大幅震荡

  在周一的市场中,国内商品期市及对海外股市的走弱作出了及时的反应。而随着国内股指在昨天也出现大幅下挫,商品市场的投资信心受到极大冲击,各类商品价格均在盘中经历了剧烈震荡。

  昨天的金属价格在震荡中小幅走高,沪铜成交最活跃的0905合约在经历了剧烈的波动后收报27390元/吨,下跌0.69%;沪锌主力905合约震荡走高收报10380元/吨,上涨95元;沪铝0905合约收报12110元/吨,上涨145元。同日沪燃油0905合约收跌0.73%,报于2975元/吨。

  农产品市场上,连豆0909合约全天低位震荡,终盘收跌1.14%,收报3470元/吨,豆粕及豆油期货也同步下跌。此外,郑商所白糖期货在昨日午盘前再度迅速拉升,最终报收3630元/吨,上涨0.81%。

  有分析师认为,海关总署公布的1月份主要大宗商品进出口数据,由于春节因素的存在,因此并不会给市场带来明确的信号。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我国未锻造铜进口量为20.1822万吨,同比增长27.7%。有铜加工行业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铜价“内强外弱”的格局是铜进口增加的主要原因,尽管相对于国外的状况,目前国内现货相对偏紧。但上周末上期所铜库存大幅增加19%,已说明大量的进口并没有被消化。

  他表示,自元旦以来,企业的开工状况一直较为理想,除了铜价维持稳定的因素外,去年四季度被压抑的终端需求得到恢复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但相对而言,海外市场却不尽如人意,1月我国铜制品出口量为27801吨,同比大幅下滑42%。

  农产品方面,我国1月大豆进口量为303万吨,同比下降12%。国信证券分析师张如认为,去年11月-12月的国内大豆价格低迷抑制了部分进口商的进口热情,而且1月的春节也使得压榨商降低了产量,这导致了1月份大豆到港量的减少。但这些数据并不会对目前的市场价格带来指导作用。

  商品后市将陷入震荡

  周二上证指数和深成指的跌幅分别达到2.93%和3.53%,日经225指数和恒指同日的跌幅也达到了1.35%和3.79%。“相对于1月份的进出口数据,昨天的国内商品市场更多的还是受到了国内外股市普遍下滑的影响。”一位分析师认为,股指的走低意味着未来大宗商品需求的不确定性。但与此同时,收储的消息和关税政策(如原铝进口关税)可能发生变化的传言也激励着短线资金的介入,因而未来商品价格,特别是工业品价格难以摆脱区间震荡的格局。

  从全球范围看,供需面依然没有令人振奋的消息出现。LME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天交易所铜库存再度上升3100吨,达到526425吨,再一次刷新了2003年10月以来的新高纪录。此外,国际铅锌研究小组(ILZSG)周一公布的最新月度报告显示,2008年全球锌和铅市场的供应过剩分别达到了19.5万吨和1.9万吨。能源方面,OECD成员国的商业原油库存也居于历史高位,市场的宽松状况仍在延续。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