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财经 > 期货 > 旱情严重威胁小麦生产 > 正文
理财周报特邀 国际期货 朱治平
自2008年10月以来北方旱情持续发展,华北、黄淮、江淮、江汉等地普遍达到中到重度干旱,部分地区达到特重的程度。
截至2月5日,全国作物受旱面积1.55亿亩,有429万人、207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其中冬麦主产区受旱面积1.43亿亩,重旱4635万亩、干枯116万亩。
持续的干旱增强了国内小麦及油菜等作物的减产预期,点燃了强麦、菜籽油期货价格反弹的导火索,并将随着旱情的深入,引爆了整个农产品反弹的“火药桶”。
首先,历史上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通常是农产品上涨的导火索。2006年初至2008年3月的农产品牛市行情启动因素就是干旱:最初是全球小麦主产国和主要出口国澳大利亚出现了罕见的干旱,导致小麦出现了明显的减产,同时其他小麦主产国如乌克兰、阿根廷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造成了全球小麦库存消费比处于历史低位水平。
在后期供应趋紧的预期下,全球小麦价格于2006年率先上涨,并带动玉米、大豆等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引发了一轮牛市。同样,2007年国内大豆主产区出现了持续三个月的干旱,使得本以供应趋紧的大豆基本面火上浇油,加速了大豆及油脂价格的上涨。
其次,虽然国内往年也通常发生大大小小的自然灾害,但此次非同寻常。2月4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启动Ⅱ级抗旱应急响应;2月5日召开全国冬麦主产区8省抗旱异地会议,并宣布启动Ⅰ级抗旱应急响应。这是《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级别最高的应急响应机制,这也是中国首次启动Ⅰ级抗旱应急响应。这足以说明当前的干旱对国内小麦产量的影响,如果抗旱措施不及时和后期出现春冬连旱,夏粮减产的幅度会更大,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失将会更大。
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来来说,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尽管中国粮食生产已经连续5年丰收,2008年粮食产量达到了5.25亿吨,但受制于耕地面积及自然灾害频发的影响,中长期粮食供应不平衡的现象将会一直存在,因此,当前中国粮食供需维持的短暂平衡是非常脆弱的,如果今年夏粮因干旱不能确保丰收,靠秋粮增收来弥补,实现全年粮食产量的增产难度是很大的。这无疑增加了今年粮食供应的担忧,为农产品价格反弹提供了最为直接的动因。
第三,惠农政策的利好与灾害天气对粮食的破坏性影响为农产品价格的反弹提供了双重保障。通常情况下,在粮食价格节节高涨的时期,国家为控制CPI的上涨和稳定民生,在政策上会采取措施限制粮油价格的上涨。但目前的经济形势已经发生变化,在200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中央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三农”方面。在具体措施上,一方面加大对农业的直接补贴和综合补贴,另一方面指出会根据农资价格上涨幅度和农作物实际播种面积,及时增加补贴。而在当前面临空前大旱的情况下,积极的抗旱灌溉措施无疑会增加今年小麦的种植成本,按照一次灌溉20元/亩的成本计算,小麦后期如果旱情不能继续得到缓解,还需进行4-5次的灌溉,则成本就会增加100元/亩左右,因此,当前价格出现一定的上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总体来看,当超跌的农产品价格遭遇了罕见的干旱天气,农产品的反弹行情也就“引爆”了。因此,与干旱天气相关的菜籽油和强麦价格仍会有继续上涨的空间;同时,与菜籽油相关联的棕榈油因在价格上比菜籽油和豆油有明显的优势,且后期需求也会转旺并可能出现需求终端集中补货的情况,笔者认为投资者可重点关注这些品种的买入机会。
相关专题: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