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商品市场未现“美元零利率”井喷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8日 08:44  金牛财顺

    

       执着于美元指数与商品期货价格反向变动关系的投资者,12月17日对他必定是失望的一天。

      北京时间17日凌晨3:20,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通过了最新降息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降至0~0.25%的范围,逼近历史上罕见的零利率时代。受此影响,美元指数继续暴挫,截至发稿,已经跌破80点的整数位,在近8个交易日下跌幅度接近10%。

      然而,面对如此大幅度的降息和美元贬值,商品市场的反应显得波澜不惊。那些囤积在原油、农产品(000061,股吧)、有色金属等期货品种上的投机资金,并未得到如他们炒作所称的井喷行情。

      就在几个月前,美元指数的变动一度是商品市场最重要的风向标,“美元跌,商品涨”或“美元涨,商品跌”是被投资者们视作金科玉律的“跷跷板”游戏。但这一规律在近段时间几乎完全失效,美元指数10%的跌幅并未换来商品价格10%的涨幅。相反美元与原油近几日出现了双双大幅下跌的情况。

      全球经济衰退给商品供需关系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需求忧虑,这让通货膨胀背景下的美元“标尺”效应让位于通货紧缩预期下的生产过剩压力。美联储的大幅降息给商品市场传递的是另外一个信号——经济衰退程度可能超出大多数人的想象。

      2008年,可以看作大宗商品价格攀登牛市巅峰和步入熊市周期的一年。从7月商品价格(CRB)指数创下历史新高后,短短不到5个月时间,商品市场一举跌去了此前数年才累积起来的涨幅。此刻,伴随着美联储的降息决定、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减产计划、中国政府的收储措施等,商品市场新的一轮抄底热情再度被掀起。

      近期,市场充斥着各类做多商品期货的理由:价格超跌、政府救市、美元贬值等。尤其是全球新一轮降息周期带来的流动性复苏憧憬,仿佛商品市场再次成为避险场所。

      可是,由于前几年高昂的价格与严重透支的消费方式带来的生产膨胀,造成了商品严峻的供过于求的事实,令美联储的降息效果可能被打上一个巨大的问号。意图抄底的投资者也许要面对这样的现实:商品熊市才刚刚开始,期货价格的长期下跌趋势并未结束。

      这是因为,决定商品价格的因素并不是利率,也不是汇率,而是真实的供需关系。当经济步入衰退周期后,利率的下调只能带来流动性的部分改善,但不能根本改变过剩的产能、萎缩的需求。这一切只能通过商品价格的下跌,直至跌破平均生产成本,引发相关产业的调整,才能使价格回到一个新的均衡水平,那时才会出现真正的价格底部。而这个过程往往需要数年时间。

      反映在金融市场上,期货价格每跌到一定位置时的火热反弹,伴随着各类政府干预措施和巨大市场成交量,这是下跌过程中的技术整理需求。此时投资者需要保持的是,对趋势坚定的追随,对资金严格的管理,以及平静、冷静和安静的心态。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