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兴市场应优先发展场内金融衍生品(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4日 03: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2、股指期货在危机情况下仍然是投资者风险管理和资产配置的有效工具。

  当现货市场价格大幅下跌时,期货市场成为持有大量现货标的金融资产的投资者的避难港和逃生舱,投资者纷纷通过建立期货合约头寸来锁定风险。

  在出现金融危机时,各类资产的风险状况发生了改变,投资者需要通过期货、期权交易来迅速调整资产配置比例,获得所期望的风险和报酬组合。

  值得强调的是,基础现货金融市场和相应的期货、期权市场在一般情况下所具备的常规流动性在危机情况下会出现很大的差异。处于恐慌状况下的现货市场由于品种分散,更容易失去流动性;而相应的期货、期权市场由于品种相对集中有限且实施保证金交易,以有限的资金规模就可维持较高的流动性,在危机情况下,正是这种差异促使期货市场成为现货金融资产持有者快速锁定风险的工具。

  次贷危机恶化后,大批投资者都积极采用了股指期货等场内衍生品进行避险和资产配置调整。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的消息传出后的9月15日,芝加哥期货市场标普500电子迷你指数期货主力合约交易量从前一交易日的256万张激增至399万张,增长56%,至9月18日达到601万张。同时,该合约持仓量也随之大涨,9月12日的持仓量约为109万张,9月15日增至155万张,增长41%。9月18日则达到了238万张。同样,个股期权和股指期权合约的交易也呈现了交易量和持仓量在短期内急剧增长的现象。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新兴期货市场发挥的避险功能也同样不容小视。比如根据台湾期交所的统计数据,截至今年10月底,在台湾期货市场净空方市值排序前20大的交易人中,有19名都是避险性交易人,这显示台湾期货市场发挥了一定的避险功能。在市场走势不确定的情况下,若交易人能利用股指期货进行避险,取代于现货市场卖出现货股票,不仅可降低持股风险,也可有效舒缓现货市场卖压,降低对现货市场的冲击,让期货市场成为现货市场的疏洪道,以有效发挥市场的功能,健全现货与期货市场的发展。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在极端的现货市场行情下,场内交易的期货、期权成为投资者规避风险、调整资产配置的有效工具。

  二、对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与运作的改进措施

  虽然目前危机仍然在演化当中,但就如何改进场外衍生品市场的监管与运作问题,已经提出三条改进措施:一是加强对场外衍生品市场的监管;二是由专业清算机构作为场外衍生品交易的中央担保方;三是改进会计准则。

  (一)提高场外衍生品市场透明度,加强对场外衍生品市场的监管

  2000年颁布的 CFMA体现了美国对场外衍生品设置较小监管力度的精神。本次危机发生后,美国国会参议院农业委员会主席宣称,当年CFMA豁免对场外衍生品的监管是个灾难性的错误决定。危机促使政府加强对场外市场的监管力度,提高市场透明度。

  2008年10月,总统金融工作小组发布金融市场发展政策季度报告,就如何加强对场外市场的监管力度提出了要求。根据这次危机中暴露的问题,要求在美联储领导下,场外衍生品交易商监管者应该进一步提高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监管者应该严格要求交易商提交的交易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督促交易商修改标准信用衍生品交易的相关合约,以确保在信用风险事件出现时使用现金结算方式;要求交易商对发展场外衍生品市场的整体运作基础设施进行长期计划,并控制交易整个生命周期的所有重要事件的处理过程;通过对组合的管理和精确的交易估值,利用净额结算和抵押协议,来提高参与者的风险控制能力并对重要的资产类别和产品进行充分说明。

  可以预言,在不久的将来,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可能将重新修订有关法律,加大对场外衍生品的监管力度,重整金融市场监管架构,进一步从机构监管模式转变为功能监管模式,深化金融市场监管的国际合作。

  (二)由专业清算机构作为场外衍生品交易的中央担保方,为场外衍生品提供逐日盯市结算与风险管理

  本次的金融危机暴露了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关键弱点——缺乏中央对手方担保与逐日盯市清算机制。实际上,部分场外衍生品合约已经通过统一结算平台进行结算。如伦敦清算所(LCH.Clearnet)从1999年开始就为场外市场的利率互换提供清算与风险管理服务。伦敦清算所的执行主席说:“在未来,场外市场将继续存在,但我们将看到越来越多的银行间场外衍生品交易活动通过中央清算机构清算。”

  另外,建立场外衍生品的风险控制和风险处置机制也非常重要。由于场外衍生品的存续期非常长,利率互换合约有30年期的,而场内交易的合约存续期通常不会超过3年。在场外衍生品存续的生命周期内,如何进行估值和调整保证金尤为重要。由于场外衍生品个性化程度高,因此流动性较差,违约后的风险处置机制与交易所交易产品有较大差别。在本次危机中,雷曼兄弟破产后的利率互换头寸处理充分体现了中央清算的风险处置优势,伦敦清算所成功化解了违约风险。

  (三)改进会计准则,增加场外衍生品信息披露

  针对本次危机中人们对公允价值计价方法提出的挑战,以及长期困扰衍生品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的难题,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协同做出了积极的响应,研究对金融衍生品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规则的修改方案,以准确刻画和披露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程度。

  SEC和FASB对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第157号准则——公允价值计量做出了补充,解决了金融机构和会计界提出的在金融危机情况下的公允价值计价问题。

  IASB表示将对表外项目的会计处理和披露、流动性不足市场中的公允价值计量问题、衍生品估值和方法等信息披露要求进行改进。IASB还将继续对国际会计准则7号金融工具信息披露(IFRS7)进行研究,检验该准则是否能确保公司披露的信息可以反映风险暴露水平和与表外相关的金融工具的潜在损失。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