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抵御暴跌风险 期市需要完善制度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6日 07:48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游 石 忻 愚

  国庆过后的期货市场历史性的暴跌并未引发多少风险,这让人欣喜,但如果我们理性审视这次极端单边行情的演变,就会发现期货市场的制度建设仍有完善的空间。

  首先,价格断裂是当前国内期货市场上的一大瑕疵,其风险与危害在最近两周已显露无余。国庆休市期间国际市场出现一轮暴跌,受此影响,国内期市恢复交易后即出现一轮快速补跌行情,三大期货交易所主要品种均连续多日出现跌停,并迫使期交所采取强行平仓措施一次性化解市场风险。因此,对于长假可能造成的价格断裂,我们还是要有足够的认识。

  第一,对投资者有失公平,特别是广大中小期货投资者,在明明意识到市场行情可能将要对自己不利的情况下,没有机会离场。但一些大户或机构却可以利用渠道和资金优势,通过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对锁筹码,并在国内交易所“跌停三板”强行平仓的制度安排下,实现获利离场。第二,对套期保值者不利。由于价格断裂,期货公司不得不大幅提高保证金,若客户资金一时跟不上,期货头寸就必然面临强平,影响企业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第三,不利国际商品定价权的争夺。我国是世界上商品生产、消费大国,争夺定价权一直是国内发展商品期货市场的重要目标,然而在目前国际主要期货市场早已采用24小时全球电子化交易的情况下,我国期货市场每天仅交易5小时,且还尚未对外开放,期货价格对海外影响力将十分有限。

  因此早就有不少业内人士建议,期货市场应实施24小时交易机制,或最起码也应考虑开设一个夜间电子交易时段,长假期间,该夜间交易时段照常运行,这样能有效地释放外盘传导风险和完善国内期货价格形成过程。

  其次,“三板跌停”处理措施还需进一步健全。在本次极端行情中,市场管理者在公平与效率之间,选择了效率为先,实施了强行平仓制度。应该说,这一制度对控制风险可谓功不可没,把守了市场最后一关。不过,我们看到,国内三大期交所“三板跌停”后的处理措施并不完全相同,除了给投资者带来理解上的不便之外,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比如,上期所和郑商所规定当出现连续三个单边停板行情后,将暂停交易一天,再决定采取强行平仓或扩大(缩小)涨跌停板的措施之一来化解风险,体现了一定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但至于采取那种措施,则会形成利益偏差,所以一遇大行情总免不了游说和叫不公平之人。相对而言,大商所“三板跌停”即强平的风险处理办法更加制度化,但规则漏洞也容易被人利用,发生如逼仓后恶意弃盘,或利用规则进行国内、外盘套利获利的。

  对此,交易所是否应考虑对各自风险控制制度做适当修改,灵活的增加一些制度限制,从而减少游说空间。而制度化的则更需要加强主动管理,防范有人打着合理利用游戏规则的幌子来恶意操纵市场。

  最后,信息披露制度也有待完善。我国期货市场信息披露制度较多,除行情软件上显示的期货品种成交持仓情况外,三大期交所每日还公布会员单位的成交、持仓,以及定期公布库存、注册仓单状况。不过,在本次极端行情中,却不时能听到诸如浙江某铜厂巨亏40亿,某某期货公司客户大量穿仓等杂音,其中大多已被证实为谣言。但由于市场缺乏明确的信息披露渠道,以致其后谣言越传越大,甚至也有媒体参与其中大肆炒作。因此,在目前已有的正常市场信息披露之外,监管部门和交易所还是应该考虑建立起更具有针对性的应急信息披露制度,如在市场传闻出现后,要求相关期货公司和投资者及时披露相应信息。

  显而易见的是,制度越完善,风险越小,越能维护公平和提高效益,市场管理者应该顺势而为。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