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融资融券不能代替股指期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08日 01:36  证券日报

  □ 南华期货 钟益强

  近日,证监会发布消息称,将于近期正式启动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工作。融资融券业务在市场呼唤多年后,终于等的花开见月明了。作为一项金融创新,融资融券有利于加强我国资本市场的基础制度建设,完善证券交易方式,弥补了“单边市”的缺点,能有效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于是,有人不禁要问,当市场已经提供了融资融券这一金融创新工具的时候,是否还需要股指期货这一规避风险的工具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融资融券虽好,但其在规避系统性风险方面较股指期货相去甚远,具体分析见下。

  首先,融资融券适合于规避单只股票的下跌风险,而对于规避整个市场下行的系统性风险显得功能不足。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公告显示,当前融资融券属于试运行状态,对于融资融券的标的股票有较严格的要求,这就使得融资融券的范围大大缩小,而且以大盘蓝筹的可能性较大。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所持有的资产组合不会仅限于大盘蓝筹等股票,而成长型基金的投资组合中甚至可能一只蓝筹股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融资融券对于基金等大型机构的作用就会显著降低。此外,基金如果需要规避整个投资组合的风险,需要对每个股票进行融券行为,这导致过程比较麻烦,套保过程也不一定理想。而股指期货则能有效规避系统性风险,通过对单个股票或者资产组合 值的计算较为简单的进行规避风险的操作,这相较融资融券而言显然其功能要更为强大。

  其次,融资融券对于数量限制较为严格,且投资者的冲击成本会很大,而股指期货则相对交易成本较低。根据证监会2006年发布的《试点办法》显示,监管层可以对每一证券的市场融资买入量和融券卖出量占其市场流通量的比例、融券卖出的价格作出限制性规定,因此,对于基金等大型机构投资者而言,融资融券的规避风险功能效应再度大大降低。而且,对于基金而言,大量的融资融券行为会加大其在证券市场操作的冲击成本,从而降低其操作收益,这也是融资融券较为薄弱的环节。而股指期货则不一样,对其操作是在期货市场上进行的,对证券市场单个股票的冲击成本几乎为零。而且单纯的从手续费角度考虑,股指期货的交易成本也较融资融券较为低廉,再考虑杠杆效应,股指期货显然较融资融券更为划算。

  因此,我们认为,融资融券的推出有利于夯实市场稳定运行的内在基础,健全市场运行机制,而且其做空功能有利于股指期货反向套利的进行,从我国资本市场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是一项极为重要的金融创新。但是融资融券本身的一些特点使得其在规避市场系统性风险、降低交易成本等方面的功能不及股指期货强大,故融资融券的推出使得股指期货的推出条件显得更为完备,但无法代替股指期货规避系统性风险等强大功能,所以,我们对股指期货这一划时代的金融衍生工具翘首以待。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