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机构投资者期待股指期货管理市场风险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9日 07:22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特约撰稿 杨丹

  从2007年下半年美国的“次债风波”开始,全球的金融市场都发生了较大的动荡。我国资本市场也不例外,上证指数从最高的6100多点,在短短8个月的时间内,下跌了超过50%,幅度之大,时间之短,是中国股市成立以来前所未有过的。基金作为中国市场主要的机构投资者,在本轮调整中也损失惨重,基金指数跌幅将近40%,投资者普遍承担了较大的亏损。

  市场从6000点下跌到3400点左右,更多的可以用基本面来解释。由于全球经济增速防缓、资源以及农产品价格的快速上涨以及全球通胀情况的出现,使得企业盈利情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市场的估值水平也全面回落,造成了市场较大的调整。这一阶段的调整可以认为是对于基本面变化和以往过高估值的修正。

  但是市场在3000点以下的进一步快速杀跌,其原因就比较耐人寻味。从整体市盈率来看,沪深300指数2007年历史市盈率仅为19.7倍,2008年的动态市盈利15.6倍左右,而S&P500指数2007年的历史市盈率为21.2倍,2008年动态市盈率为14倍左右,A股市场整体估值已经比较便宜了。再考虑到我国目前经济依然保持远快于美国的增长速度,我们认为在目前的点位上,一大批优质公司已经具有了良好的长期投资价值。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不少优质公司依然在大幅下跌,卖出者中不乏机构投资者的身影。

  那么这些机构投资者为什么依然在卖出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公司呢?或者说,既然长期投资价值已经显现,那么为什么机构投资者还没有较大规模买入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即使长期投资价值显现,但是短期而言,市场还面临着信心严重不足的短期风险。在此时任何负面因素类似于加息、业绩低于分析师预期等,都将被市场放大,带来非理性的下跌。而在没有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之前,作为机构而言,自然选择观望甚至是继续卖出,以规避这些短期市场风险。由此可见,正是由于风险管理工具的缺失,造成了机构投资者不得不更多考虑短期的市场波动,而并不能较好地遵循长期投资的理念。如果此时市场存在了类似于股指期货这样高效、便捷的风险管理工具,机构投资者就会有更多意愿在长期投资价值来临的时候,逐步买入股票,同时利用股指期货来应对短期市场波动风险。

  (作者为大成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经理 )

【 进入股吧 】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