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油价高涨背后的错位:供应太衰老 需求太年轻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6日 02:40 第一财经日报

  我们再也不能仅把石油或能源看作是一国之事,而必须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考虑自身石油或能源问题的解决方案 本报摄影记者/吴军编者按

  截至上周,国际原油价格已经站稳130美元/桶。很多声音试图去探寻高油价到底应该如何来解释,美元近期的大幅贬值被认为是重要原因之一。我们从2007年7月初至今的汇率变化来看,美元对欧元贬值11.8%,对日元贬值15.6%,而同期油价升幅则超过了75%,显然美元对主要货币的贬值幅度并不能有效解释目前油价的升势。

  在美元贬值等因素之外,我们注意到更多关于石油供需基本面的信息。2008年第一季度俄罗斯原油平均日产量约为1000万桶,同比下滑了1%,这是俄罗斯在经历10年产量逐年递增后首次出现下滑,俄罗斯能源领域高官对英国《金融时报》称,日产1000万桶是俄罗斯所能见到的最高水平,“俄罗斯石油生产的强势(增长)正在结束”。在1971年美国越过其石油生产峰值之后,全球正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越过其石油生产峰值,而如果在供给层面出现比预想要快的顶峰问题,那将是对国际石油价格最本质的冲击。另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国际能源署(IEA)正准备大幅下调其石油供应预测,总部位于巴黎的IEA正在全面评估世界前400个大油田的状况,这也是该机构首次进行此类评估,评估结果要到11月份才会公布,但基本情况已非常清楚:未来原油供应可能将远比此前的预期要紧张。

  针对目前的高油价,本报开启“聚焦高油价系列报道”,本期我们访问了国际油气投资顾问徐小杰先生。徐小杰为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院级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莱斯大学詹姆斯·贝克研究所能源论坛客座研究员,国际石油谈判家协会《世界能源法与商务》国际编委。徐小杰著有《新世纪的油气地缘政治》(中文)和《石油龙的崛起》(英文),并还译有《沙漠黄昏——即将到来的沙特石油危机与世界经济》,该书英文版在2005年出版,书作者西蒙斯是国际著名能源投资顾问,他通过对沙特近3年的实地深入调研,对传统的能源供给特别是对大油田开发提出质疑;并以大量的数据和事实,揭开了中东特别是沙特石油供应的神秘面纱,揭示了“石油顶峰”对全球经济和人类未来的影响。

  1 石油的基本面是关键

  《第一财经日报》:请你谈谈最近一段时间石油价格为何涨得这么快,达到这么高水平的原因是什么?

  徐小杰:我看到国际油价日前已经升至135美元/桶(期货价格将近140美元/桶)。油价一路走高,再次引起了人们的思考。因此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分析。石油价格的变化原因离不开两个方面:一个是基本面,一个是非基本面。

  所谓基本面,就是石油的供需关系。这是石油作为商品的基本特点决定的,自然是我们判断石油价格走势的基本依据。我最近注意到,国内一些媒体和有关人士对油价非基本面的关注(比如美元贬值、投机操作、地缘政治和心理反应等)大于对基本面的关注,而在国外,我的感觉是,他们更清晰和冷静地关注石油的基本面。

  《第一财经日报》:基本面和非基本面各包括哪些因素呢?

  徐小杰:基本面因素就是石油的供给和需求问题,或者说生产与消费过程的问题。而非基本面主要是基本面以外的因素,比如美元贬值因素、地缘政治因素、运输中断、气候变化以及心理因素等。

  所以,对油价的变化原因分析离不开基本面和非基本面两个角度。其中,基本面是基本的、长远的和根本的决定因素。尽管在当今的世界政治经济关系中,油气供需状况非常复杂,但是,基本面的性质依然不能改变。

  正是从这方面的观察与分析,我认为,现在的国际石油价格还未达到均衡水平。因此,石油价格还有较大的上涨空间。

  《第一财经日报》:在你看来,未来基本面和非基本面因素的影响有哪些,总的趋势是怎样的?

  徐小杰:目前的市场特点是,供应依然紧张,需求持续增长,这是石油价格高企的基本原因。只要这一状况不改变,未来的石油价格必然持续趋升,而诸多非基本面因素则会导致石油价格在高位震荡。

  2 供需失衡的实质:供应太衰老,需求太年轻

  首先,在供应方面,长期以来的世界石油产量增长十分缓慢,石油供应设施又十分脆弱。其次,在这些问题的背后,不易被人们观察到的问题还很多,比如在油气上游领域投资不足、产能递减或增长滞后、供应源衰减等

  《第一财经日报》:那么,当今世界的石油基本面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

  徐小杰:首先,在供应方面,目前大家都能观察到的是,长期以来的世界石油产量增长十分缓慢,石油供应设施又十分脆弱。其次,在这些问题的背后,不易被人们观察到的问题还很多,比如在油气上游领域投资不足、产能递减或增长滞后、供应源衰减等。

  《第一财经日报》:你说的供应源衰减应该怎么理解?

  徐小杰:石油供应源衰减问题非常重要。目前,一半左右的世界石油供应依赖于110多座大油田,而这些大油田均经历了五六十年开采过程,基本走过了其“生命周期”的“壮年”阶段,步入了稳产和衰减阶段。

  这种情况不仅具有全球性,而且在北美、独联体、欧洲北海、拉美地区和亚太地区均具有突出的表现。美国的石油产量到1970年达到高峰,之后其全国产量明显进入了持续下降阶段。而现在的墨西哥湾、北海等地区都经历了类似的过程。根据大体统计,已经越过石油生产峰值的国家数量达到了60多个。

  《沙漠黄昏》的作者、国际著名能源投资顾问马修·西蒙斯先生对沙特阿拉伯油田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大油田的开采和供应规律,特别是对世界供应的衰减作用。人们绝不应认为,西蒙斯的书只是反映沙特一国的情况。他真正向我们揭示的是,大油田的供应规律与衰减作用在伊拉克、科威特、伊朗等中东国家、世界许多产油大国(包括中国),乃至全球普遍存在。

  所以,现在世界石油供应的状况是很脆弱的。人们寄希望于有大的油气发现和巨大及持续的资本投入来改变这一状况。遗憾的是,这种希望总不能如愿以偿。因为,近20多年来,世界的油气发现数量较多,而大油田的发现较少。

  《第一财经日报》:是的,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很少再发现特大型油田,但是,巴西近期发现了一个大油田。

  徐小杰:最近,巴西海上的大发现在世界范围内是很特殊的情况。因此,这是一个很振奋人心的消息。对巴西的未来发展来说,其意义重大,巴西有可能变为一个石油生产大国和出口国,该国甚至开始考虑是否加入欧佩克的问题。但是对世界来说,这个大油田的发现和未来几十年的规模化开发最多只能让巴西成为一个产油大国,但并不能改变世界的石油供应格局。因为这种发现在全世界很少。据我们监测,全世界每年都有一二百宗油气发现,但是储量规模都比较小,因此,不能改变世界供应面的“脆弱性”这个实质问题。

  《第一财经日报》:你提出当前世界石油供应面的“脆弱性”,这应该如何理解?

  徐小杰:确实,世界石油的供应面是脆弱、衰老的。除了以上大油田的衰减作用外,从供应的其他方面看,还有供应的稳定性、库存问题等。这些问题都更加直接冲击着市场价格的变化。这是比较容易被人们观察到的。比如最近美国说它的原油库存减少了,汽油库存下降了,这就马上给市场发出一个信息:供应方面可能出现困难。当今的国际石油市场太脆弱,极易受到诸如库存变化、运输问题以及潜在威胁的影响。所以从总体上说,供应是脆弱的。

  《第一财经日报》:在基本面上的另一个问题是需求问题。如果说世界石油供给是脆弱的,那么需求呢?

  徐小杰:应该说,在过去的20多年里全世界的石油消费水平是持续增长的。根据国际许多权威机构的中长期模型预测,到2030年甚至更长期内,石油需求还将快速增长,需求的增量主要来自于发展中国家。

  与“衰老”的供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世界的石油需求还非常“年轻”。这是推动石油价格长期走高的另一个原因。因为巨大的石油需求来自新兴经济体,比如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这“金砖四国”以及更多的发展中的新兴经济体。应该看到,发达地区传统的石油需求市场比较稳定,甚至还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比如日本,但这种下降不能改变世界石油需求迅速增长的态势,因为新兴经济体的需求还处于快速的增长期,远未成熟。

  西蒙斯曾对我说过一句精辟的概括:“供应太衰老,而需求太年轻”,这是典型的世界性的供需“时代的错位”。这一精要表述揭示了世界石油供应和需求的失衡状况。我们面临的就是这个状况。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基本面因素,最需要关注基本面的问题。

  3 油价走势与石油生产的顶峰问题

  油价不会大幅回落。相反,油价还将持续上升,也应该上升。因为廉价石油的时代已经过去。目前的油价虽然比过去高很多,但是,还没有反映石油的稀缺性、正确的生产和合理的消费关系

  《第一财经日报》:你对今后油价的展望是持续上升,高位震荡。而目前的油价已经高达近140美元,很多人质问油价的顶在哪里,根据油价波动规律,什么时候会出现大幅回调、回到100美元以下。你如何看待这种预测?

  徐小杰:我认为,油价不会大幅回落。相反,油价还将持续上升,也应该上升。因为廉价石油的时代已经过去。目前的油价虽然比过去高很多,但是,还没有反映石油的稀缺性、正确的生产和合理的消费关系。

  《第一财经日报》:不知你是否注意到,高盛银行日前发布报告,预测今后两年油价会达到150~200美元。你如何看待他们的预测?

  徐小杰:从科学研究的角度讲,高盛这种预测是符合对石油供求基本面的分析的。但是,高盛毕竟是一家拥有许多大客户的国际投资银行,对具体数字的判断和给市场的信号有其商业性。其实,200美元的预测对于科学研究来说,并不奇怪。

  在非商业、科学性的研究方面,“石油顶峰论”受到世人的普遍接受。根据这一派的理论,廉价石油的时代已经结束,在供应达到顶峰之后,其价格会持续上升。从稀缺性看,也应该上升。

  《第一财经日报》:你刚刚提到的石油顶峰论,其实有不同的争议,有人说2030年将是世界石油产量的顶峰,也有人认为2010年是世界石油生产的顶峰,还有人甚至认为顶峰已经到来。你怎么看?

  徐小杰:首先,世界石油生产将有一个顶峰,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至于顶峰何时到来,只是一个因时因地而异的具体问题,不是本质问题。

  石油顶峰论者并不着力探讨或争论何时是顶峰,或谁的预测更加准确。因为正如一个人的壮年期因人而异一样,石油顶峰也是因国因时而异的。因此,我提醒人们不要因为谁预测更准确去论英雄。一个基本的常识是,世界常规石油的生产增长潜力非常有限。石油顶峰论更多地关注了常规油气的生产潜力,而对深海石油、极地石油等非常规的开发前景似乎比较悲观,因此他们认为顶峰的到来会更早。而科技进步论更多地看到了科技进步的因素,看到了非常规石油的巨大作用,所以顶峰向后推延。如此简单。

  但是,两派的共同观点是:廉价石油的时代已经结束,常规石油的产量下降,开采成本在上升,非常规石油成本更高。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高投入与高成本的石油时代。恐怕石油顶峰论要比科技进步论更清晰地告诫世人:石油将比过去更加稀缺。我们必须让市场更加清晰地反映出这种高成本和严重的稀缺性。从这一点来看,目前的油价不仅不幸处于高位,也应该处于高价位,而且还应该趋升,直至充分体现石油的严重稀缺性。

  现在,一杯原油的价格比一杯咖啡便宜,如何让人们去理解,让市场去反映,让百姓的消费去体现石油的稀缺性呢?我认为,目前的所谓高油价,还不足以充分反映石油的稀缺程度,因此,未能有效改变许多国家将石油作为大宗原料的利用方式,更未改变人们将石油作为大众消费的生活方式。因此,各国还需要从这一方面正确地认识和应对高油价,以高油价为契机,逐步改善能源结构和生活方式,通过经济发展和改革,逐步提高对高油价的承受能力,制定出全新的应对方案,最终夯实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

  4 中国是否应加入IEA?

  《第一财经日报》:还有一个非基本面因素中的问题,就是近年来美国多次呼吁尽快将中国和印度纳入国际能源署(IEA)或所谓的国际能源体系,你对此有何评论?

  徐小杰:应该说,国际能源体系与IEA是两个概念。首先,IEA是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下属的能源机构。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美国时任国务卿基辛格倡导成立了这个机构,在OECD内部形成了一套应对石油供应中断的机制。这几年来,这一机制在统计、分析、政策协调等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和延伸。在世界层面上,IEA加强了与非IEA成员的合作,同时,在更大范围内与欧佩克(OPEC)进行对话。可见,IEA是目前西方国家的能源协调体系,充其量是国际能源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除了OECD外,广大的非OECD的产油气国家和非OPEC的石油输出国对全球能源的供需与体系形成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以至于OECD显然已经难以驾驭全球能源的格局。因此,IEA的机制也就难以适应全球的能源体系了。

  前面提到过,未来世界大部分需求增长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和印度。以西方的观点,如果控制不住这两个国家,西方的整盘棋就要乱,西方在世界能源体系中的主导性就很危险和脆弱。换句话说,如果不能管住主要的发展中国家,IEA就不再是全球消费的代表,那么西方在目前世界石油体系下所运用的一些机制就很难发挥作用,这是他们迫切需要将中国和印度纳入他们所谓的全球能源体系的原因。目的很明确,就是要通过拉住中国和印度来控制能源的需方,从而主导石油市场和价格。

  确实,通过几十年开放和发展,中国和印度等国的能源问题已经国际化了。两国石油需求的任何增加和减少对世界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决定未来需求增长方向的,可能不是西方,而是中国和印度。这种发展趋势必然对以西方主导的能源体系和运作机制形成挑战。这是我们需要认真和正面考虑的问题。

  《第一财经日报》:那么,中国应不应该加入以IEA为代表的国际能源体系呢?

  徐小杰:评判中国应不应该加入要看两个问题:第一,这种加入是否符合中国的实际和未来的发展战略;第二,对世界有无好处。

  首先,对于中国来说,要加入IEA必须先加入OECD,即经合组织。显然,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较长的时期内,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具有较大的差异。考虑到这一长期的差异,中国不可能成为OECD的成员。OECD也不会接受。因此,不可能在同一政策环境下对能源问题进行政策协调,采取一致的行动或联动。中国作为发展中的消费大国,必须善待本国的市场结构和百姓的切身利益,对于一些基本的工业产品价格也会有一个逐步调整的过程。在对外开放过程中,还要适当保护国内市场。因此,我认为,中国不会考虑加入IEA的问题。

  其次,我们还要考虑IEA的体系是否完全适应当今世界能源发展的需要。显然,当今的世界能源供求体系与IEA建立时已经有很大的变化。当今世界能源格局也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比如在投资与合作规则方面,产油国普遍修改合同,改变合作方式,实行更多的国有化,甚至提出以非美元为结算单位。这些需求反映世界的游戏规则在改变,发展中国家(无论是资源国,还是消费国)的合理要求还没有得到体现和平衡。未来的世界发展需要建立一种新的、不完全等同于IEA的体系。中国应该根据自身的新作用和新利益,与发展中国家一道,与西方消费国和石油生产国共同探讨新的世界能源体系。这才是一个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

  《第一财经日报》:怎样理解新的世界能源体系?

  徐小杰:显然,新的世界能源体系不是目前的IEA体系。在IEA体系之外,还有大量问题需要解决。中国的崛起,是21世纪的重大事件,中国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是世界不可忽视的重大趋势,中国的能源问题已经是世界性的问题。我们再也不能仅把石油或能源看作是一国之事,而必须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考虑自身石油或能源问题的解决方案。或许我们现在未完全准备好,但是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出去,与世界对话,积极参与构建新的国际能源体系。在探讨和构建新的能源体系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最终融入到这种新的能源体系中去。


徐以升 陈晓晨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