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弱势美元助推商品牛市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4日 17:14 金牛财顺

    

      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面临放缓、美元大幅贬值、大宗商品浪潮愈演愈烈、美联储持续降息、通货膨胀压力剧增等因素相互作用,金融市场继续陷入动荡。

      为了应对次债危机对金融市场的持续影响,防止美国宏观经济形势恶化。2007年9月18日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4.75%,这开启了美联储的降息之门,宣告步入降息周期。此后,美联储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连续四次下调利率。尤其进入2008年,降息的频率加快,幅度增大,至1月21日美联储下调联邦基金利率0.75个百分点至3.5%,已低于中国人民币一年期的存款利率;1月30日美联储再次降息0.5个百分点至3%。

      1、美联储步入降息周期

      今年3月5日美联储发表的全国经济形势调查报告(褐皮书)称,2008年以来美国经济增速放缓,部分地区通胀压力上升。美联储每年8次发表被称为"褐皮书"的全国经济形势调查报告。报告称,今年以来美国经济增速放缓,12个联邦储备区中有三分之二商业活动疲软或萎缩,三分之一温和增长。报告认为,住房市场持续疲软影响了个人消费开支和企业投资。报告称,美国零售业整体状况不佳,多数地区报告零售业"弱于预期、悲观、疲软或放缓"。由于个人消费对美国经济贡献率达七成,因此经济学家担心,零售业持续走软加大了经济衰退风险。这份报告将成为3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的决策依据。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美国2月非农就业人数减少6.3万人,下降速度为5年来最快,该数据进一步支撑华尔街对美联储额外降息的预期。

      近期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及副主席科恩的讲话均向市场暗示了美联储将继续降息立场,表示尽管能源及食品价格推高总体通胀,美联储为保障经济增长仍可能在3月和4月持续降息。众多机构预期美联储将可能逐步将利率降至2%,甚至不排除降至1%或1.5%。  2、美元加速贬值

      在美国经济面临衰退,步入降息周期的同时,3月6日英国央行和欧洲央行相继公布维持利率5.25%和4.0%不变的决定。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随即发表强硬言论,欧元汇率扶摇直上。欧洲央行还上调了欧元区的通胀预期,并同时下调了GDP增长年率预期。在以往利率一直是美元的一个重要支撑,随着欧美利差的扩大,美元遭受市场抛售,开始加速贬值。从07年8月以来,欧元兑美元从1.35上升至1.53,升幅接近14%;用以衡量美元兑6种主要货币汇率水平的美元指数则从82下跌至73关口,降幅接近11%,与2001年7月创下的121.02的世纪高点相比则大幅贬值近40%;同时也跌破了该指数1973年创立以来最低点。

       3、全球通胀压力剧增

      2007年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4.1%,创下自1990年以来的最大涨幅。去除能源和食品后的核心消费价格也上涨2.4%,虽然涨幅略低于前年,但仍超出了美联储认为可接受的2%上限。2008年美国公布的CPI和PPI数据均显示通胀形势远较预期严重。1月份CPI和核心CPI环比分别上升0.4%和0.2%,按年率分别上升了4.3%和2.5%;而PPI和核心PPI的环比则分别上涨了1%和0.4%。

      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受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今年1月份欧元区的通胀率由去年12月份的3.1%上升至3.2%,创下自2002年欧元流通以来的最高纪录,大大超过欧洲央行将通胀率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

      中国统计局发布的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8%,涨幅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2008年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7.1%。超过2007年12月6.5%的升幅,再次刷新11年来最高纪录。

      与此同时,俄罗斯和经济增长较快的发展中国家也未能幸免,包括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发展中国家在内,全球绝大多数区域都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压力。石油资源结构性供给短缺、新兴发展中国家长期快速经济增长导致的原材料需求、期货与股市资本集团的炒作与投机行为、美元加速贬值等多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国际能源和原材料市场价格的大幅度攀升。通胀风险的升级有可能会给世界经济增长带来压力。随着全球通胀上升,发展中国家货币开始升值,美元面临着新的下滑压力。

      4、弱势美元助推商品牛市

      由于美国长期奉行宽松的货币政策,这种政策的影响体现在货币发行量上,自1995年以来到2006年,美国M3增长了约2.3倍左右。特别是自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申请破产保护以来,贝尔斯登,美林证券,花旗银行,瑞士银行等都曝出巨额损失并为次级按揭作出巨额拨备,美联储为避免银行业因流动性紧缩产生金融业危机,采取降息、加大对市场的货币投放等措施来加强货币市场流动性,这些措施进一步导致全世界市场美元泛滥,即所谓的美元流动性过剩,资本开始加速流出美元区,国际各大投资机构纷纷运用大宗商品投资对冲美元贬值风险,受此影响,大宗商品价格迅速上涨,屡创新高,美元在外汇市场承担了沉重的贬值压力。

      伴随着美联储降息,泛滥的美元资金进入国际商品市场。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路透CRB指数由07年8月的300点左右震荡上行至08年3月的410点,涨幅超过30%。特别2月份以来美元加速下跌,CRB指数上升速度明显加快,原油、黄金、铜等商品纷纷创出历史新高。

      后市展望:

      由于美元贬值以及世界范围盯住美元的体系,这助长了全球"流动性"过剩。美联储多年来实行的刺激性货币政策,是全球"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之一。盯住美元的新兴国家不得不跟随美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于是,当美元在2002年初开始贬值时,新兴市场被迫增加货币供应量以确保盯住疲软的美元。其结果是,这种同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剧了"流动性"在全球范围内的泛滥;这同时也大力推动商品牛市的演变发展。

      在目前的大宗商品投机链条中,通过美元来计价是其最为核心的环节,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的高涨和美元贬值的同步是投机者实施"逼空"行情的前提。在美元本位制的背景下,货币环境一旦宽松,资产泡沫就不可避免。所以关注商品市场的牛市行情能否继续持续,很重要的一个参考因素是美元何时触底,止跌回稳。预计在美联储此轮降息周期结束之前,美元可能继续下探,这将有望继续助推商品牛市行情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能源、金属等商品的上涨。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