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110.70美元高油价几多支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4日 05:39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上海东证期货 林慧

  昨日纽约原油期货一举突破110美元,最高至110.70美元/桶(截至本文截稿)。如果从2月份的低点86美元算起,每桶涨幅超过24元,且至今未有回头迹象。那么,现在的市场到底是处于何种境地呢?

  首先来看看基本面情况。OPEC3月5日会议上维持产量不变似乎是最近这波油价上涨的助推器。下次会议将在数月后举行,此间市场几乎不用担心短期内供应会突然增加。在OPEC会议之后,高盛很快上调了布伦特原油期货在2008-2011年的原油均价,分别上调至90-110美元/桶不等,并指出,非OPEC产油国的原油供应正处在长期趋平过程中,要么OPEC提高产量,要么原油需求增速放缓,否则,高油价的局面不会改变,且未来三年世界原油均价仍将大幅提高,油价到2012年才有可能会逐步回落到60美元/桶附近。

  我们很难去认定高盛此次报告的推出仅仅是基于对OPEC3月5日决议的判断,毕竟对于未来三年的市场预测,应该是一个长期论证和分析的结果。与此同时,我们也很难论定,短期国际原油市场供应是十分紧缺的。因为在油价上涨至100美元之后,我们看到美国原油库存增加,汽油库存更是达到1993年3月份以来的高位。这和以往走势不同,以往在油价上涨过程中,常常伴随着美国油品的库存的减少。

  不过需求旺盛似乎是真实的,因为中国在面临持续上涨的物价压力面前,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全面进口大宗商品,08年1-2月份进口原油同比增加9.5%,同期进口成品油也同比增加17.7%。不仅如此,1-2月份国内原油加工量同比增加7.4%,同期原油产量同比增加1.2%。实际上,如果大家足够细心,就会发现,1-2月份在这个原本应该进口相对偏淡的季节,中国几乎所有的大宗商品进口量均同比大幅上升。这凸现了中国在面对CPI数据涨幅不断上升过程中,对大宗物资的极度缺乏和平抑物价的信心。

  只是,这样一个现象与原油供需基本面到底有多大关系?对位于110美元高位的原油期价又有多大支撑作用?依靠美国或者中国的进口,投资者们还能将油价推高到一个更高的高度吗?似乎并不尽然。大家其实也都看到了,美元自2月下旬开始的新一轮贬值趋势,对市场的影响似乎远超我们前面所提到的OPEC的决议。在面对全球性通胀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尽管投资者都认为通胀对大宗商品期价走势有利,但真正能够持续上涨的也就是黄金和原油,其余如农产品,在近半个月内出现大幅震荡,期价一夜跌回至2月下旬的水平,基本金属虽跟随周边市场一度测试历史高位,但也很快回落,只有原油和黄金在持续上涨。这和原油和黄金的特殊地位有莫大关系,也就是说,在真正的通胀来临的时候,只有具备最大保值和避险功能的市场,才是资金最好地避险场所。在大宗商品市场里面,非原油和黄金莫属了。

  回到前面提到的话题。现在看来,高盛推出的关于未来三年的油价平均预测值较前期大幅提高的预测,除了OPEC不增产这个显性理由外,应该是和其预期未来全球通胀压力仍将继续加大的隐形理由有较大关系了,毕竟OPEC在未来三年内还是有多次机会增加产量的。很多投资者应该还记得,几年前高盛提出未来国际原油将上涨至107美元的报告曾一度遭到市场炮轰,而今年却得到了市场证明。那么,此次的高盛报告是否会在数年后再度得到市场验证呢?我们将拭目以待。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