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商品泡沫:另一颗定时炸弹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4日 05:39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贺辉红

  新兴市场从高点快速下跌之后,近期一直于低位来回拉锯。一些投资者认为,有新兴经济体支撑的新兴市场已经见底。不过,令人担心的是,当引发本轮全球股市大跌的地产泡沫破灭之后,商品泡沫又在酝酿当中,而且这个泡沫的破灭带来的冲击可能更甚于地产泡沫,新兴市场真正的底部或在商品泡沫破灭之后才能到来。

  一些国内投资者一直认为,全球经济放缓会导致商品需求下降,商品价格将从顶峰回落。但近期商品市场以火暴表现颠覆了这种观点。新兴经济体的高增长仍保持着对商品的强劲需求,中国、俄罗斯、东欧、印度对基础原材料、粮食需求依然非常旺盛,而供给却一直未能有效放大,供求关系持续紧张;历史亦证明,每次美联储减息和弱势美元都将催生一个泡沫。1999年“科技股”泡沫破灭后,格林斯潘的减息催生了房地产泡沫;房地产泡沫破灭后,伯南克的减息也会催生一个泡沫,目前看来,股票、债券、地产都不具备这种条件,唯一有可能的就是商品包括石油、金属和农产品

  商品泡沫化存在是影响全球股市的客观逻辑。近期,股市与商品市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边是不断创出新低,而另一边是不断在挑战新高。两个市场之间似乎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这一负相关关系背后有一个动因,便是商品市场泡沫化对虚拟经济流动性的吸收。商品市场会从三个方面吸走流动性,其一是推动商品泡沫化本身需要流动性支撑;其二是商品泡沫化必将推高实体经济成本,进而通过实体经济扩大对流动性的需求;其三是商品价格的提高会影响到物价指数,进而触发政府的紧缩调控冲动,大力收回市场过剩的货币。

  当商品泡沫化形成一个吸收流动性的“黑洞”时,有一个自然的结论就产生了,即:如果房地产泡沫破灭所引发的次贷危机是触发本轮股市大调整的主要原因,那么商品泡沫破灭也许将是市场见底的基本条件。因为,撇开其他因素,单从商品市场泡沫化影响流动性的途径,来分析目前的一系列市场行为,仍能找到股市仍处在“寻底”阶段的理由。

  一方面,随着商品价格的不断提高,实体经济对流动性的需求越来越大,引致实体经济的再融资需求,而且这种需求会随着商品泡沫化程度的提高而更加强烈。另一方面,商品价格提高触发了政府的紧缩调控政策,实体经济进行间接融资的成本大大提高,融资渠道也变得相当狭窄。因此,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谋求资金来源成了博弈主体的占优策略。在这种背景下,再融资冲动是无法用市场的手段扼制的。要避免再融资带来的冲击,等待商品泡沫的破灭也许是一种选择。

  当然,商品泡沫破灭之时,也许股市并不会马上见底。因为若美元不发生根本性逆转,商品泡沫并不存在短期内足以令其破灭的理由,而若美元确立升势,待商品泡沫破灭之时,新兴市场的资金将回流美国本土,新兴市场各国此时改变调控取向,仍会存在一个“时滞”的过程,资金的瞬间缺失,将使新兴市场股市面临最后一跌,随之而来的或许才是新兴市场股市真正的大底部。

  Reporter's Observation

  ■ 记者手记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