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人民币升值缓冲商品涨价压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7日 05:12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金士星 上海报道

  在原油和金属等工业品原材料价格大涨的推动下,代表大宗商品价格整体走势的CRB指数周三一改此前一天的弱势而强势上扬,收于575.22并再创新高。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作为全球主要的大宗商品进口国,在面对成本价格快速上涨的局面时,除了以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化解原材料成本压力外,加速人民币升值也能在短期内缓解大宗商品涨价对国内产业链的冲击。

  投资商品回报可观

  2007年至今,CRB指数的累计涨幅超过36.5%,而同期标普500指数带来的回报率是-5.9%。在金融市场动荡和美元不断走软的同时,商品市场却为投资者带来了可观的回报。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对记者表示,大宗商品都是以美元计价,美元的持续贬值使得“计价因素”发挥作用,抬高了商品的整体价格。虽然商品市场也有供给方面的因素,但是供应问题是长期性的因素,对于商品短期价格的波动没有太大影响。

  银河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也认为,中印等新兴国家的需求在这轮商品价格上涨中更多地成了投机资金炒作的借口。货币的贬值促成了商品这类资产价格的上涨。

  次贷危机在金融市场的蔓延,使商品市场的回报率相对于流动资金更具吸引力。但王庆并不认为,流动资金完全是为了对冲美元走软以及经济衰退的危险而介入商品市场。“如果为了回避美元走软的危险,完全可以直接做空美元,而没有必要选择商品作为载体”,他同时认为,尽管市场对于美国经济有放缓的预期,但从数据看,美国经济整体还没有实质性的放缓,大宗商品的实际需求依然值得期待。

  JF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服务经理谭慧敏认为,供需不平衡仍然是目前商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特别在供应方面,中国的雪灾,澳大利亚昆士兰的洪水以及南非的电力中断都抬高了基本金属和贵金属的价格。在需求方面,中国的电力和基建对基础原材料产生庞大的需求。而相对于其他商品而言,美元的走软对于贵金属价格有更强的提升作用。

  人民币升值抵御商品涨价

  目前中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为50%左右,而有色金属矿产中的铜矿对外依存度更是高达80%。以美元标价的大宗商品名义价格的大幅上扬,无疑会导致国内通胀压力的加大。

  王庆认为,大宗商品价格从2004年以来的上涨并没有给中国经济成长带来明显影响,证明中国有能力消化大宗原材料涨价带来的成本压力。所以中国在面对价格上涨的局面时,一方面应继续调高经济运行效率,另一方面,短期内人民币的加速升值可应对美元标价的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当然这取决于中国政府的政策选择”。

  2007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累计升值幅度超过8.8%。而如果人民币升值幅度进一步加速,则对我国减轻国际商品价格上涨的压力不无裨益。“短期内加速人民币升值将有助于人民币购买力的增强,并可平减中国庞大的贸易顺差”,谭慧敏说。

  然而,人民币和美元汇价的变化更大程度上只是调节了大宗商品国内外的比价,大宗商品市场的实际供求因素仍决定着商品的真实价值。左小蕾认为,中国庞大的需求足以推高大宗商品的实际价格,或许这样的行为带来的原材料价格的涨幅会远超过人民币的升值幅度。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