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为王”的时代已经来临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5日 09:01 金牛财顺
黄金突破992美元/盎司,原油接近104美元/桶,油脂、棉花、白糖连创新高……在进入2008年的短短两个多月里,全球商品市场之火热令人瞠目结舌。面对频频刷新的高点记录,人们已接近麻木。而与此同时,全球股市却震荡频繁,令不少投资者遭受损失。在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已经将目光投向了商品市场。 的确,一段时期以来,商品市场完全改变了以往“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常态,上涨成为了覆盖几乎所有品种的基调。从能源概念之下的油脂、玉米以及白糖,到农产品中的大豆、棉花,以及工业品中的铜,它们在发起一波又一波集团冲锋的同时,也在向世人宣示着投资市场“商品为王”的新理念。 商品之所以能够加冕称王,和当前的全球宏观经济背景密切相关。由于美国长期奉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特别自去年次贷危机以来,美联储采取降息、加大对市场的货币投放等措施来加强货币市场流动性。自去年9月以来,美联储已经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了2.25个百分点从5.25%降至目前的3%,这些措施进一步导致全世界市场美元泛滥,国际各大投资机构纷纷运用大宗商品投资对冲美元贬值风险,受此影响,大宗商品价格迅速上涨,屡创新高。毫无疑问,全球通胀的加速上升正是令大宗商品价格加速上涨并导致全球主要经济体通胀加速上升的根源。 雪上加霜的是,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日前称,“将及时采取必要措施,支撑经济增长并提供防范下行风险的适当保障”,向市场暗示将继续降息,而人们更预计3月中旬的美联储会议将会降息50个基点。受此影响,美元继续深度下挫,截至北京时间4日20:09,美元指数一度探至73.55。而与之对比鲜明的是,反映国际商品价格走势的CRB指数却创下575.82新高。 在欧美以及日本向银行体系注入大量流动性的情况下,大宗商品价格得到强力推升,并带动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快速上涨。从国内外经济运行联动的角度分析,我们也可以探寻出一条“通胀脉络”:次贷危机—美联储降息—中美利差扩大—加剧热钱涌入—通胀压力增大。显然,中国当前的资产价格大幅上涨和通胀上升,除了自身经济增长等原因外,同时也与全球化背景下美元流动性过剩,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与因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导致的全球热钱流入密不可分。需要注意的是,鉴于中美利差逐渐拉大,同时由于人民币存在强烈的长期升值预期,热钱开始加速流入中国。有分析人士粗略估算,仅去年12月单月的热钱流入就在250亿美元左右。只要美联储降息举措得以延续,未来热钱流入国内的压力还将增加。 当然,就中国而言,还有更为特殊的一些原因。岁末年初,涉及全国21个省市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等短期突发事件以及春节因素,导致通胀继续面临供需双重压力,特别是部分农作物和养殖业受灾,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以及全球粮食供需偏紧将对食品价格上涨构成压力。此外,雪灾也令从紧货币政策的操作难度加大,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8036亿元,同比多增2373亿元,贷款投放再度加快可能导致新一轮投资加速,总需求再度扩张将加大通胀压力。显然,未来一段时期内商品市场走高的动力依然强劲,而其相对于其他投资方式的避险效应也将更加凸显。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