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豆价格飙升调查:囤积与惜售唱主角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6日 08:45 中国经营报
中国通胀 全球化的重新考量 作者:张曙光 程涛 李宾 当人们还在为2007年猪肉价格不断走高惊讶时,食用油又成为物价飙升的又一个领涨者。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7年11月份的数据里,油脂价格同比上涨35%。 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是中国人食用油的三大品种,而大豆油更是占到消费总量的60%,影响之大可想而知,其价格高涨背后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大豆价格又是如何助推通货膨胀的? 本报记者经过探访中国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的大豆种植、收购、加工产业链以及与豆价涨跌息息相关的期货机构,试图在“涨声一片”的全球大豆市场中揭开中国大豆价格波动的面纱。 同以往涨价不同的是,这一次大豆涨价越来越多的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联系起来了。 一线调查 大豆价格飙升背后:囤积与惜售唱“主角” “买这种油吧,过几天又要调价了。” 2007年12月28日,北京市和平里地区美廉美超市,一位工作人员向前来买食用油的顾客推荐道。 超市里的食用油价格正在频频上调。从大豆油、花生油到棕榈油以及各种调和油;从金龙鱼、福临门到鲁花、胡姬花无一例外。货架上方悬挂着用大红字书写的崭新价格。其中,5升装的金龙鱼大豆油为60元/桶,前两天是56.8元/桶,而2007年12月初的价格是49元/桶。 “真要命!”一位老太太抱怨道。 大豆飙价 “国产大豆的价格涨了一倍,进口大豆涨了70%,原料价格猛涨,豆油的价格能不涨吗?”九三粮油集团总经理田仁礼说,“现在的油价只涨了49%,我们在豆油上其实是赔钱的。” 更严峻的是,田即将面临无豆可榨的局面。 九三粮油集团是黑龙江最大的大豆加工企业,主要以本地产大豆为原料加工大豆油,其往年一般能收购200多万吨本地大豆,而今年却只收上来30多万吨。 “2007年大豆减产严重,农民出售大豆的价格越涨越高。”对于收购中的难度,田仁礼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有的农民拿着笔记本电脑无线上网,9点钟大连期货市场开盘了,他会跟你讲价格。有时候我们都把大豆装上车了,他打开笔记本一看,发现涨了,就要求我们涨钱,否则就卸货。” “我们现在的库存只够生产到2008年1月份,到时如果再没有原料,我的8个分厂可能就将面临停产。”田仁礼说。据了解,黑龙江地区的油脂厂,大部分都面临原料不足的状况,有的甚至已经停产。 位于黑龙江省林口县的九州农副产品经销有限公司在2007年才收了1万吨大豆,而2006年的收购量是5万多吨。 “每天只能收上来三四十吨,农民的惜售心理很重。”这家公司的负责人李治洲说,30个收购员每天在黑龙江各地的村镇、农场进行游说,但很多农民对公司提出的2.16元/斤的最高价并不满意。 “他们认为自己的种地成本上升了,产量又低,这个价格不合适,”但不知道市场将如何走向,李治洲也不敢提高收购价格。 和收购市场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2007年最后的几个月,黑龙江大豆的价格已经飙升到空前的高位,各地的报价均在2元/斤以上,甚至可以达到2.3元/斤。和2006年同期不到1.1元/斤的价格做一个简单的对比就可以发现涨幅之大,以至于媒体终于很少使用“豆贱伤农”这个往年常见的词汇了。 豆农惜售 推开李成孝的家门时,这位黑龙江肇东市四方山马场的农民正在睡觉。 李成孝在2007年共收获了2万多斤大豆。他卖了其中的一部分,而现在剩下的1万多斤迟迟不肯出手,他现在的心情不错。 “有人说大豆价格能达到2块5,甚至说能达到2块7、8,不知道是真的假的,真要那样的话可就好了。” 李成孝笑着说,对于这破天荒似的好行情,他希望能够卖得高些、再高些。 “农民越贵越不卖,”齐齐哈尔市克东县豆农李树财这样总结现在的惜售情况。李树财是农民中的“消息灵通人士”,他的手机每天都在交流着来自大连商品交易所、大通期货公司发来的现货、期货的价格信息。“大豆现货价:哈尔滨4400(元/吨),牡丹江4320,佳木斯4260,海伦4360,期货809收盘4458涨15……”12月20日,李树财将收到信息展示给记者看。这是李曾经参加的一项名为“千村万户服务工程”的培训结果。 2005年,大连商品交易所通过在大连集中培训和地方分散培训的方式,免费培训了东北地区的种粮大户、农村基层干部和相关企业及中介机构负责人等3.8万多人次,此后,期货公司一直通过手机短信为学员提供及时的现货、期货价格信息。 在李树财所在的克东县,能接收到信息的有近200人。即使是参加了培训,很多农民还是弄不懂期货到底是怎么回事,但农民们开始明白,自己手中的豆子价格很大程度上是“由另外一帮人决定的”。 “他们甚至已经在关心巴西、阿根廷的大豆减没减产。”大连商品交易所信息部分析师刘日说。 据了解,这两年,黑龙江省的大豆协会组织发展也很迅猛,几乎每个县都有。协会利用网站、电话、手机短信等途径向农民、会员传递市场行情和价格信息。加上网络的普及,农民获取信息的主动性大大增强。 “现在不少农民家里有电脑,会上网,打个大豆一搜索就都出来了。” 李树财说。 “世界是平的,”弗里德曼这句脍炙人口的话用在大豆价格信息上越来越贴切。“今儿豆子啥价啊?”现在人们见面一般这么和李树财打招呼。他每天能接到十几个农民打听价格的电话,而他一般这么给他们支招:如果急着还贷款,可以卖;如果不着急用钱的话,可以把质量次、水分高的豆子卖出去;其他的情况就再等一等,等涨得再高点,多卖点钱。 对田仁礼来说,他的尴尬在于,“一方面农民不愿意卖,另一方面我也不敢囤积,国家一直称会有政策出台,一旦哪天出台一个特殊政策,价格一下子降下来,损失将非常惨重。厂家的这种谨慎心态造成了市场心态的紧张。” 另外一个黑龙江大豆的收购大户——新加坡益海集团,目前也只收购了10多万吨,而往年能达到100多万吨。 行内人士透露,往年,九三粮油加上益海集团的收购量能收购黑龙江大豆总产量的2/3,2007年两家都没“吃饱”。 产量锐减 “防不胜防”。 黑龙江省佳木斯富锦市的粮食经纪人孙洪亮这样总结2007年大豆价格的走势。 “根本想象不到涨势能这么大,刚开始的预测也就每斤一元六七角。”除了自己种的2000亩地之外,孙洪亮前段时间一共收购了2000多吨大豆,大部分在1.92元/斤的时候卖给了新加坡益海粮油集团,看着仍在走高的豆价,孙多少有些遗憾。 近期孙正在虎林市看地,准备找找关系,承包些草原开垦。粮食价格的上涨,直接刺激了他的种植热情。 据业界人士介绍,中国的大豆需求已经上涨到近4000万吨/年,而国产大豆近年来却一直处于萎缩的状态,总产量已不足1700万吨/年。数据显示,2006年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5905.4万亩,比2005年减少417万亩,减少了7%;2007年再度减少680万亩,只有4708.4万亩,比2005年减少12%。 孙洪亮所在的黑龙江省富锦市地区以前只有大豆,“现在不少人开始改种玉米了。” 而且偏偏天公不做美,2007年黑龙江地区遭受了罕见的干旱和自然灾害天气, 七八月间,很多地区滴雨未下,据说这是五六十年来未见的旱情。由于缺少水分,大豆的豆秧不结荚,豆花边开边谢。 作为我国的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的大豆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0%左右,往年产量一般在700多万吨,而2007年只有400多万吨。 在黑龙江省北部的黑河地区,2007年3月份竟然出现了霜冻,导致不少地方绝收。整个黑龙江,只有雨水充沛的齐齐哈尔东部、佳木斯建三江地区,还有一些灌溉设施齐备的农场才能维持高产量。 蝴蝶效应 按照往年的经验,我国产量的不足部分可以依靠大量的进口来解决,但不巧的是屋漏赶上连阴雨,2007年国际大豆产量同样锐减,导致全球性价格暴涨。 据辽宁中期期货分析部经理时延介绍,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大豆进口国,美国的大豆减产了20%。供应量不足对应的是全球需求依然呈现刚性增长,供不应求的结果推动价格上扬。 据了解,美国大豆之所以减产,和美国的能源政策紧密相关。2005年8月8日,美国《新能源法案》正式生效,大力提倡发展生物质能源,并开始大规模补贴玉米乙醇的提炼。大规模的补贴和价格上涨使得美国农民越来越倾向于种植玉米。玉米的“走红”却使得美国大豆的种植面积大大减少,2007年6月底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美国大豆种植面积为6408万英亩,为199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作为生物质能源的一种,大豆下游产品豆油的生物柴油概念也被大肆炒作,对大豆价格起到了推动作用。国际海运费在2007年也出现了大涨行情,美国至中国的粮食海运费从2007年初的50美元/吨左右上涨到最高的125美元,这使得主要依赖进口的中国市场大豆运输成本大幅提升,进口价持续上扬。” 时延说,“对于2/3的大豆需要靠进口来解决的中国市场来说,早已经丧失了对大豆的定价权。” 据时延介绍,世界大豆的价格是由芝加哥CBOT交易所决定的,“那里历史悠久,影响力大,根据美国农业部报告,以及每天的商品信息决定一蒲式耳多少美分后,中国的期货交易所再根据本国的情况换算过来决定我们的价格。” 对此,田仁礼显得很无奈,“大连期货交易所是看芝加哥期货市场的脸色,所以美国人只要控制了芝加哥市场,就有了指导权。” 正是这样近乎单向的价格传导,让往年备受“欺凌”的黑龙江豆农们却在今年感受到了大豆价格带来的惊喜,惜售变得自然而然。 田仁礼的判断是:“全球食用油价格可能要长期在高位运行。随着石油的枯竭,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可能越来越快,人和机器、汽车争食的结果讲使得食用油越来越短缺。所以当前食用油的涨价,除了一些炒作性因素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能源市场出现了结构性调整,需要重新定价,和以前相比其价格地位提高了。” 不过,现在面对进口大豆高达4800元/吨的行情,田仁礼还是拿不定主意,“到底买不买?”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