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都说玉米惹了祸 元凶还是油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1日 02:21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都说玉米惹了祸元凶还是油价

   都说玉米惹了祸元凶还是油价

油价高涨加快了寻找替代能源的步伐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高辉清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发展战略处处长

  抑制“结构性通货膨胀”,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因为在很大程度上,中国的通货膨胀实际是全世界的问题,今年以来,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都出现了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原因是美国为了节省石油消费,去年把四分之一的玉米都用来加工乙醇,致使玉米价格飞涨,带动全球粮食价格涨幅超过了20%。如果循环经济能成为主流,只要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1.5%个百分点,就可以完全是另外一种结果。

  前些天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将从过去的“一防”转为未来的“二防”,其中多出的一防是“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正是因为这多出的一防,央行持续了十年之久的“稳健”货币政策让位于“从紧”的货币政策,并直接引发了年内第十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而且,上调幅度高达1个百分点,一次相当过去的两次!

  许多人因此会问,到底我们面临着什么样的通货膨胀,以至于政府如此“兴师动众”?但遗憾的是,说起通货膨胀,人们总要嘲笑一番经济学家,即“对于同一个问题,10个经济学家可能给出11种答案,因为其中至少还会有人同时给出2种不同的答案”,而且依然成立!话虽然有些刻薄,可经济学家也唯有苦笑而已,因为对通货膨胀这样一个整体挂在嘴边的名词,经济学家们至今依然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按照当前流行的说法,现在我们面临的还只是结构性物价上涨。说实在话,我个人觉得这种说法有点自欺欺人。CPI通常由食品、烟酒、衣着、家庭设备和用品、医疗卫生保健、文化娱乐教育、交通、居住八大类组成。所谓的结构性上涨,按道理,就应该是少数的,比如一、两个类别物价上涨,可以说是结构性的。今年连续几个月“五涨三跌”,上涨的已经是大多数类别了,还说是“结构性上涨”,实在有些名不副实。更何况,在当前的经济背景下,你几乎不可能指望出现八大类物价同时上涨的现象!当然,虽然五个都上涨,其中食品价格一马当先,而且涨幅非常大,其他四类涨幅相对较小。或许从这个意义上讲,倒是勉强可以称之为“结构性通胀”。

  不过,食品价格上涨有它的合理性。按照不变价衡量,现在的粮食价格仅次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价格,因而粮食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只是其真实价值的合理回归。尤其是,粮食和肉类的快速涨价让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今年上半年,全国农民人均出售农副产品的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净增130元,其中的82%就来自于农产品价格的上调。与此同时,国家对低保、社保人员和大学生等受食品价格上涨影响较大的群体提供了相应的补贴,从而尽可能降低其负面影响,回头看,这一政策收到了应有的功效。

  但是,这种局面不能长久持续。作为上游产品,粮食价格如果长时间在高位运行,会带来两个不利影响:会使得其他产品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水涨船高,强化人们的涨价心理预期。来自这两方面的影响最终可能引发物价全面上涨,并使得投资和消费增长乏力,经济进入停滞。

  毫无疑问,要抑制这种所谓的“结构性通货膨胀”,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因为在很大程度上,中国的通货膨胀实际是全世界的问题,并不是中国本身的问题。今年以来,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都出现了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据报道,9月份消费价格指数涨幅,俄罗斯为10.8%、南非为9.7%、阿根廷是8.6%、越南8.1%、印度尼西亚6.9%、印度6.7%,都比中国6.5%的幅度要高。

  而这一切都是玉米惹的祸。2006年,美国玉米出口价每吨上涨60多美元,涨幅为70%。世界银行今年5月发表的一份报告测算,今年国际玉米价格比去年夏天上涨了75%,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玉米价格今年上半年达到近10年来最高点。在玉米价格飞涨的刺激下,全球粮食价格涨幅超过了20%。除了全世界的粮食都出现紧缺之外,还有一个大问题,由于大家过去几年不重视粮食生产也不注意储备,全球粮食储备降到了35年来的最低点。过去粮价一上涨,大家可以用库存来平衡。现在库存没有了,鉴于各国无法通过储备粮来有效调剂,粮食价格短期之内恐怕很难回落。

  那么,全世界的玉米价格为什么会大幅扬升?追究下去,元凶还是油价的大幅上涨。作为替代能源,过去生物质能开发成本比较高,做不出来又卖不出去,现在油价牛气冲天,生物质能开发就变得有利可图了,于是美国就开始大规模用玉米生产乙醇。美国去年把四分之一的玉米都用来加工乙醇了。美国的玉米占全球的40%,出口占全球市场的70%,它在世界粮食经济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大量的美国玉米被“喂”给汽车了的情况下,玉米价格自然节节攀升,并已影响到周边国家的玉米供应。美国隔壁邻居墨西哥的玉米价格随之大幅度上涨。由于玉米饼是墨西哥人的主食,面对涨幅高过60%的玉米价格,愤怒的墨西哥人走上街头游行,抗议美国人的汽车与人争食。

  我国前一段时间曾轰轰烈烈开发了一些相关生物质能的项目,后来发改委下令停止了。原因在于,许多人强烈反对:中国可以有多少富裕粮食去喂汽车?可显然美国人吃饭不会出现任何问题,所以在用玉米制造乙醇的事情上,美国人没有任何改变主意的打算。美国去年的玉米乙醇产量达到50亿加仑,今年大约能达到53亿加仑。按规划,美国替代燃料的用量目标2012年为75亿加仑,2017年为350亿加仑。如此看来,美国汽车还将吃越来越多的玉米。

  有关专家估算,如果扣除玉米生产、运输和加工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50亿加仑乙醇能节省的石油还不到美国当年石油消费量1%。为了美国的这个1%,全世界粮价蹿升了20%,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穷人滑向了饿肚子的边缘。难怪美国人这一行为被国际社会斥责为“非人道”!

  骂虽解气,却不解决问题!这时候,世人就能够加倍体验到循环经济的无穷价值了!山姆大叔为了节省1%的石油消费,弄得全世界鸡飞狗跳。但是,换个角度看,节省1%的能源消费,对循环经济来说却是轻而易举能获得双赢的事:只要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1.5%个百分点,做到它就绰绰有余!

    相关报道:

    节前花生油降价 玉米油价格坚挺

    美能源法案“两大效应”将加大对玉米需求量

    国储拍卖难改玉米高位运行

    美原油库存下降 国际油价上扬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进入股吧 】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