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通胀预期无法降温导致商品价格高企难落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4日 07:48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2007年中国出现了越来越明显的通胀和通胀预期,对通胀的认识将直接关系到对下一阶段的商品期货价格走势的判断。

  通胀的实质其实是货币问题,货币发行出来之后,会有两种结果,一是不进入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财富储存起来。例如财主压在床底下,封在墙壁里什么的,只要不进入流通领域,其实对实体经济是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另外一种是进入流通领域,这就是直接增加了流通领域的货币存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发行货币很快会形成通胀。笔者认为未来2-3年中国应提防由结构性通胀转变为全面通胀,原因是央行将继续发行大量货币。现具体分析如下:

  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令央行被动投放了大量基础货币。我国现在已是全球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截止到2007年9月30日,外汇储备已经高达14336亿美元。笔者简单分析了一下近几年外汇储备的增加量,有如下发现:1996年-2000年的增长比较平稳,从1996年的1050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1650亿美元,年均增长9.46%。从2000年1650亿美元到2007年9月30日14336亿美元,年均增加35.90%。那么这几年共有12686亿美元进入储备,按照平均8.0的

汇率相当于直接投放了101488亿人民币,目前这个数字还在按照每个月300-400亿美元左右的规模增加。

  贷款的迅速增加。虽然贷款不是直接基础货币投放,但是我们知道货币有一个乘数效应,贷款的增加量相当于乘数的效应有多大。我们来看几个简单的数据。从1999年12月31日到2007年6月30日,所有金融机构的本外币各项贷款从93734亿增长到264899亿,年均增长约17.33%。而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从2000年底98000亿元,增加到2007年6月30日的106768。以这样的增长速度,到2007年底GDP总额应为213536亿元,年均增长约11.77%。也就是说我们的资本投入速度远远高于经济产出效率,相差5.56%。这样的经济增长方式有很大可能会出现货币投放太多的问题。

  2005年以来的股市火爆引发了上市公司融资热潮,债券市场规模也许迅速扩大。2005年全年

股票市场筹资总额1882.51亿元,到2006年增加到了5594.29亿元,到2007全年预计至少可达5052亿元。股市为经济体注入了大量的资本。公司债券市场从小到大,产品从少到多,短期融资券,公司债券等品种逐步增加,融资量也大幅上升。短期融资券从无到有,发行量迅速上升,企业债券市场发行量也在迅速增加。

  从以上数据来看,我国未来的货币供应量上升速度很明显,通货膨胀压力将越来越明显。笔者预计通胀预期将在2008年全面形成,经济生产高峰也随之出现。全面通胀预期正在悄然孕育,在现阶段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国家的

宏观调控措施,特别是央行的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如果实际利率长期为负,人民币长期被压抑,则通货膨胀问题将会继续延续。在通货膨胀无法降温的基础上,大宗商品价格也将继续维持高位。

  (神华期货 曹 洁)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进入股吧 】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