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期货公司:依托券商走自己的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1日 01:39 第一财经日报

  ——专访东吴期货拟任总经理颜羽

  江南

  随着股指期货推出脚步的临近,券商与期货公司的联姻正成为证券期货业的发展大趋势。在当前券商纷纷控股期货公司的背景下,期货公司的生存环境正在发生改变,他们生存法则的调整也必将对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在此过程中,一批常年征战在商品期货市场的资深期货公司高管,也在进行各种思考和探索,本报就此专访了东吴期货拟任总经理颜羽。

  《第一财经日报》:你的经历很特别,经历过现货交易市场、期货市场、证券市场,然后投身公益活动,现在重新回到期货市场,请问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回来?

  颜羽:应该说是双重意义的回家,首先我是苏州人,东吴证券是一个以苏州为根据地的券商,同时作为一个较早参与中国期货市场的人,经历了期货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唯一没经历过金融期货,对此还是很向往的。我1993年去美国学习期货市场管理,得知商品期货占美国期货市场的份额很小,这说明如果仅有商品期货,期货市场无法做大。国内即将推出股指期货,相信这会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将开启一个全新的市场,改变中国金融及投资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也给期货公司经营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变化和挑战吸引我回来,希望有机会能把自己的期货人生走完整。

  《第一财经日报》:你选择了一家券商控股背景的期货公司,这与你以前的期货公司股东结构大不相同,经营环境会面临一些新的变化,你将如何应对这些变化?

  颜羽:由于监管部门对股指期货市场主体的政策引导,券商、期货公司各自扮演不同角色,同时因IB制度、注册资本金要求等催生二者的股权合作,这使券商控股期货公司成为市场发展主流,也促进了国内金融市场一定程度上的混业经营,将来这类期货公司会成为期货市场的主体。

  东吴期货的前身是国民期货,现在的控股股东为东吴证券,注册资本金也将增加到1个亿。这给期货公司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在资本金变得更充裕的同时,拥有了券商的客户资源和渠道资源。但也面临来自券商新的发展要求,以及新市场环境下的激烈竞争。

  《第一财经日报》:现在几乎所有券商控股期货公司的高管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经过股权变更之后,新期货公司应该如何定位,如何处理与新股东券商之间的关系。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颜羽:我首先想说的是,券商控股期货公司对期货公司的发展意义重大,全世界好的期货公司几乎都有券商背景,期货公司为券商控股、股权变更之后,理当依靠新券商股东,把它当成期货公司发展的推动力和宝贵的资源,但依靠不等于依赖,毕竟期货公司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期货业务也有着与证券业务不同的专业要求,所以期货公司在全力配合券商服务好证券公司的客户的前提下,也不应放弃自己独立的市场群体,从而寻求自己的独立价值。

  众所周知,券商的客户资源和渠道资源对期货公司很重要,这也是券商控股期货公司的生存之本。但我们经过调查估计,在股指期货推出初期,股民的参与数量并不一定如想象中的那么大,如果期货公司仅仅依赖券商股东的客户资源,将变得十分被动,且失去传统的竞争能力。

  我们应该看到,在金融期货市场初现雏形之际,商品期货市场也在迅速发展壮大,不仅成交量增长快,而且交易品种也越来越丰富,今年又上市了几个新品种,接下来还会增加。因此,我们认为商品期货市场还有很大空间,即便股指期货推出后,商品期货的市场份额会越来越小,但绝对量并不会缩减。因此期货公司一定不能放弃这个市场,更不用说经过十多年商品期货市场洗礼还能留在市场的投资者有可能会成为将来股指期货市场第一批赚钱的人,所以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前,我们要迅速建立和培育商品期货良好的市场开发和服务能力,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我想,这也许就是体现期货公司独立价值的地方。

  《第一财经日报》:刚才你提到了对初期股指期货市场的调查,请谈谈你们的调查结果,将来最有可能参与股指期货的是哪几类投资者?

  颜羽:我们调查发现,除了机构投资者外,在

股票个人投资者中将来有四类人最有可能参与股指期货:第一类是资金量大的投资者,金融资产要在100万元以上,这是因为先期推出的合约价值太大,钱少了没法做;第二类是有投机偏好、在股票投资上就喜欢短线操作的投资者;第三类是现在热衷于做权证的人,权证与股指期货在交易特征上存在一些相似之处;第四类是现在既在做股票又在做商品期货的人,这部分投资者熟悉股票市场,又懂得期货操作。

  我们以东吴证券客户群为样本作了统计分析,发现可能参与股指期货的股票个人投资者不超过5%。但我们测算,只要东吴证券整个客户群有1%~2%的人参与股指期货,东吴期货就会活得很好。毕竟,期货市场并不是一个平民化的市场,它是金融市场的高级形式,最终的参与者只会是少数人。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