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中国签下美国大豆史上最大单826万吨美国大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6日 14:01 东方早报

  早报记者 叶馥佳

  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StrategicEconomicDialogue)将于5月22日至23日在华盛顿举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和美国财长保尔森将作为两国元首特别代表,共同主持此次对话。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昨天在北京表示,此次对话中美双方将围绕服务业、投资与透明度、能源和环境、平衡增长和创新等议题进行讨论。

  中国财政部长金人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商务部长薄熙来等有关部委负责人也将随团前往。

  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于2006年12月1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采购外交铺垫“有形成果”

  由中国

商务部副部长马秀红带队的“中国贸易投资合作促进团”目前正穿梭于美国各大城市,最终将签下总额达160亿美元的采购大单,以此缓解近几个月来中美在贸易上的紧张气氛。

  美国对于即将在华盛顿举行的战略经济对话非常重视,美方主持人、财政部长保尔森为此放弃了18日前往德国参加G8(八国集团)财长会议。

  保尔森就任财政部长以来一直把美国同中国的贸易关系放在首要位置,他希望这次美中战略经济对话能产生“有形的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保尔森上周在接受CNBC专访时表示,美国与中国创纪录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并非中国对人民币估值过低,而是中国民众的高储蓄率和不愿消费。他说,

汇率是两国关系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却不是“主要的”。

  再买826万吨美国大豆

  上周,中国机电采购团在旧金山的科技大单刚刚敲定;本周一,马秀红又带领着中国大豆采购团打响了另一场采购战役。

  由13家公司组成的中国大豆采购团以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为代表,计划在本周内与美国大豆出口商签订27份采购合同,总共向美国购买3亿蒲式耳的美国大豆,相当于826万吨,为美国历史之最。

  其中与8家美国出口商的15份大豆采购合同美国时间14日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签订,数目为2.09亿蒲式耳美国大豆,相当于576万吨,总价值约20.7亿美元。交货日期是在2007-2008年度。

  在接下来的一周内,中国采购团计划考察美国中西部地区的粮食仓库,一家生物柴油厂和一家大豆农场,届时他们将在圣路易斯举行另外一次签约仪式。

  美国大豆协会驻中国首席代表雷天龙在14日的签字仪式后向媒体表示,中国政府希望让美国公众知道中国在采购美国产品。对于美国玉米、大豆和棉花种植户来说,这一点非常重要。“美国的农民正积极努力地耕作来完成中国的采购数量。”美国大豆基金会主席埃里克(EricNiemann)表示,“对于中国的大举采购,我们感到非常兴奋,相信今后我们会更好地满足各方的需求。”

  芝加哥交易所的场内交易商则表示,中国代表团的考察对大豆市场的影响甚微,更多是走形式,不会对市场产生太大的影响。

  目前,中国对于大豆的进口不断加大,中国每年进口的美国大豆量要占到美国大豆出口总量的40%。

  此次的芝加哥大豆采购是继首站旧金山科技采购后的第二站。5月9日,马秀红带队的中国贸易投资合作促进团在旧金山签订了价值43.2亿美元的科技采购合同。直至将于下周二举行的战略对话召开,中国采购团还将奔赴华盛顿和

亚特兰大等城市继续签订采购大单。

  紧抓知识产权不放

  尽管中国企业频频献礼,但美国似乎并未领情,对中国知识产权问题仍紧抓不放。美国司法部长冈萨雷斯美国时间14日向国会提交了《2007知识产权保护法》。该法案中设定了每年的“优先观察名单”,此次上榜的共12个国家,中国列首位。

  对此,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陶文钊认为,买东西和知识产权是两码事,应该区别对待。“中国大举的采购,主要是为了平衡中美之间的贸易,减少中国的顺差,这和知识产权问题没有直接关系。”

  陶文钊认为,像这样的采购外交还是有作用的,至少可以帮助缓解中美贸易的摩擦。至于美国对中国的知识产权问题的一再施压,他认为也可以理解,毕竟我们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订阅东方早报请登陆东方早报网站或拨打8008208696;优惠多多、实惠多多、资讯多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