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风投商解读新能源机遇与风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9日 02:27 第一财经日报

  王佑

  在巴菲特眼里,农产品的加工很难带来巨额的回报,但他不否认,通过农作物派生出的乙醇项目,未来仍有发展空间。

  工艺并不复杂的汽油替代品,使这种用玉米变出来的玩意,在南北美洲大肆走俏后,迅速覆盖到全球各地。

  另一个著名人士比尔·盖茨也意识到了某些异样。

  去年,他大举进入燃料乙醇产业,而公司原先的投资趋向则多为交通、医药和资产管理。

  毫无疑问,国际大亨们已经开始将这块尚未成熟的产业作为新的投资靶心了。在这处未来的财富宝藏显山露水的时刻,他们的风险又在哪里呢?

  1989年,美国私人投资企业看好清洁能源并投入其中的不过1亿美元;而到2005年,仅美国一个地区,当年就有近30亿美元蜂拥而至。

  乙醇、太阳能和新材料,作为新能源的三条主线近年来受到了资金的围追堵截。

  尤其出挑的就是乙醇制造。美国中西部地区已经成为了乙醇的重要生产基地。当地三大汽车生产商在去年曾经签署过一份“25-25方案”的协议,即承诺在2025年前,通过汽车改造,让美国25%的汽车使用燃料乙醇,这让这种种植风潮愈演愈烈。

  启明创投董事总经理Gary Rieschel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认为,有几家来自中国的新能源公司已在海外上市,但是有一点可以断定,后来者并不是没有机会。“不要忘记Google。这家企业上市很晚,但它的行业地位却是第一。”而另一位分析人士认为,乙醇行业将会引领一次中国企业的新上市浪潮。

  在中国,2005年4月1日起,乙醇汽油在中国9个省逐步推广。涉及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安徽五省及湖北、河北、山东、江苏部分地区。

  巴菲特对该行业的评价是,农产品的加工不会是很好的商业模式,也不会给实际资本带来很好的回报,可乙醇也许会是个例外。

  但仍有一点让他揪心:如果要投资某个企业的话,这家企业与其他乙醇厂家相比,又如何获得显著的竞争优势呢?

  这正是乙醇发展的瓶颈之一。当规模较小的公司都热情地加入到乙醇生产的大军之后,如何与石油公司进行对接,又成为了当务之急。

  不能回避的是,新能源还被另一因素禁锢着:不断变化的政策导向。

  2006年12月18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正式下发名为《关于加强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文件指出, “一些地区存在着(燃料乙醇)产业过热倾向和盲目发展势头”。《通知》规定,不经过主管部门核准,项目建设所必需的环境影响评估等工作都无法启动。此外,财政部、发改委、

商务部等五部委还同时取消了乙醇生产企业的
出口退税

  同样,太阳能光伏制造商们也开始有了苦闷。

  这个海外上市最集中的新产业,在去年年底出现了投资热情的衰退。一些公司在开市当天

股票下跌,随着时间的推移,才逐渐恢复了元气。

  投资者们认为,太阳能虽然会有一定的市场空间,但毕竟主要客户过于集中在海外,国内政策的不到位,使销售额地区分布严重失调。

  太阳能还存在着上游能源消耗巨大的问题。尽管这是一种新能源,通过它人们将减少使用对环境带来较大污染的煤炭。但是,其最核心的上游原料硅片制造又会给能源消耗“添砖加瓦”。一方面是替代能源,另一方面却在不断地消耗能源,太阳能是否是真正的新能源,在业界争议颇多。

  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能源委员会联合主席Steve Papermaster表示:“现在我们正在超常地发展新能源技术。但是这种发展不能在增加大量消耗的情况下,必须要在创新技术上发展。少消耗,不消耗才是真正的技术发展方向。”

  那么,到底什么是最应该推崇的替代能源呢?有人认为,非清洁煤项目莫属。

  神华等国有巨头所开展的煤制油项目,在近期呈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

  Jim Boettcher, Focus Ventures公司执行合伙人说,清洁煤项目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项目,但是对于风险投资商来说,它的投资额实在太大了。

  “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技术的投入动辄上百亿或者上千亿,因此很难在风投界中被认可。”

  但是他也指出,如果把这些项目切开来投资,比如氧气分解、清洁工艺等,或许会有更多的机会。“上世纪80年代,美国就有一些公司涉足这样一些事情,产业链全部打开来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当然,所有的新产业都要经历阵痛。所有的投资领域,也都存在着陷阱和风险。寻找机遇的同时学会合理地避开风险,并大胆前行,或许,财富也就不请自来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