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发展锌期货争夺话语权 从此锌市场多了中国声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2日 08:33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记者黄宇

  上海期货交易所获批上市锌期货合约,从此世界锌市场多了一个“中国声音”。  

  尽管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锌生产国,但随着2004年中国由锌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我国已经进入了锌资源短缺时代。

  由于国内缺乏一个公开、高效、权威的市场定价体系,市场价格形成的无序性与市场规模增长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并且对市场参与者经营活动的影响也越来越广泛。因此,在目前我国锌市场的复杂市场结构条件下,建立一个公开、公正、公平、权威的市场定价体系,对解决复杂市场结构条件下的价格形成机制和提高市场效率价格形成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市场人士分析认为,尽管我国锌产量与消费量在全球锌产量与消费量中所占比例都具有绝对的优势比重,但由于缺乏像铜和铝那样的期货交易机制,在贸易活动中只能参考国际锌期货价格,国内企业丧失了市场定价过程中的话语权,区域性的市场供需变化对国际锌价的影响几乎得不到反应。

  而且在中国企业采购的锌精矿集中到货的情况下,往往意味着国际锌矿资源的供应紧张,国际市场上的投机者往往利用这一因素,大肆抬高锌价,使国内企业在原料采购过程中蒙受损失。因此,只有在国内推出规范、高效的锌期货交易,才能客观反应国内市场供需情况,并将所形成的价格信号传递给国际市场。

  随着我国锌产量的逐年增长,我国锌生产企业对国际锌精矿市场的依赖程度日益加大,随着锌精矿加工费的不断下降,国内锌生产企业的冶炼利润也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因此企业的抗价格风险波动的能力也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而在锌冶炼加工过程中,生产企业往往面临着生产周期长难题,如果企业为规避价格下跌的经营风险,在国际市场上建立期货空头头寸,往往会因无法实际交割而遭致国际炒家的逼仓,如果大规模的实物交割,又势必破坏国内市场的供需平衡。对加工企业而言,由于锌消费的高速增长与机电产品出口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然而出口贸易同样存在着交易周期较长的特点,加工企业所面临的价格波动风险同样十分巨大。

  因此,在国内推出规范、高效的锌期货交易不仅能够更加有利于国内各经济环节对规避市场经营风险的需要,而且还十分有利优化国内资源的配置,更是维护国内市场秩序所必需的。

  在我国期货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株冶事件”这样非常典型的期货交易风险事件,该案例恰恰是发生在我国企业从事境外锌期货交易活动中。这不仅仅给中国企业敲响了风险的警钟,也为我国企业在日后的套期保值活动中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提供了教材。目前我国排名在前列的锌生产企业大多获得了从事境外期货交易的交易资格,如:中金岭南、葫芦岛锌厂、株洲冶炼厂等,主要是参与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锌期货交易。

  由于制度及区域的差异,国内企业进行境外期货交易仍然存在语言、规则制度、代理机构选择等方面的障碍。在国内建立自己的期货交易市场,根据现有的期货监管模式,对企业不利的交易情况则可以有效避免,将大大降低国内企业从事套期保值交易的非市场价格风险因素,从而有利于国内监管机构对期货交易中不规范行为的监管。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