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农产品价格大涨 软性商品是否重演油价走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0日 03:19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郭蕾

  在过去的几周,小麦玉米等软性商品价格上涨突然受到了投资者的关注。中国去年12月份的CPI的大幅跳升几乎完全可以归咎于食品价格的上升;与此同时,食品价格上涨也令墨西哥的CPI出人意料地显著上升;许多其他新兴市场的食品价格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多家跨国投行均预期,软性商品价格上涨将成为中长期的一大趋势。

  软性商品价格看涨

  而在农产品市场上,玉米价格上月创出了1996年以来的新高。德意志银行日前发表研究报告表示,由于2006-2007年度美国玉米产量再度下跌,加之白宫提出鼓励使用替代能源,使得市场对玉米价格未来走势更加乐观。如果本轮升浪能够达到历史平均水平,玉米价格可能会再上涨升5%-10%并在今年7月创出新高。德意志银行认为,超低的库存将为玉米价格提供更多的上升空间。小麦的库存与消费的比值已经创出了数十年的新低,德意志银行认为,一旦再发生类似厄尔尼诺这样的反常天气,小麦价格很可能将大幅上涨。

  尽管近期小麦及玉米价格已经大幅反弹,但德意志银行仍相信,其目前的价格依然偏低。德意志银行私人投资管理业务全球首席投资官克劳斯?马蒂尼对小麦、玉米等软性商品非常看好。针对农产品价格上涨这一趋势,德意志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部门设计了一些相关的结构性产品和共同基金。克劳斯说:“尽管我们目前仍然看好股市,但同时我们会寻求上述新的投资方向,一方面为投资者带来回报,同时,也为未来股市转弱对冲风险。”

  引发软性商品价格大涨的原因还有很多,首先,全球干旱也使得全球的小麦产量显著下降,最明显的是美国及澳大利亚。此外,印度也已经成为了小麦的净进口国,这是过去10年从未出现过的,这将令全球库存显著下降。

  玉米及小麦的价格距离1996年的历史新高还有80%和35%的缺口。谷物价格要达到1974年的新高还需要从目前的价位上再上升250%。

  2005年8月,美国参议院通过了《2005能源政策法案》,要求将国内乙醇的产量翻倍。由于乙醇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玉米,美国的出口也非常值得关注。

  “中国效应”有多大?

  克劳斯指出,中国的通胀水平较低,同时经济高速增长。这意味着中国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将增加。这时,人均肉制品消费将显著增加。而牲畜是需要谷类去喂养的,据统计,每生产1公斤的肉,需要消耗10公斤的谷物。因此,软性商品的需求将大幅上升。而中国人有那么多,这些谷物从那里来?这是一个问题。同时他还发现,目前软性商品的库存非常的小。因此他相信,软性商品的价格将大幅上升。

  目前,粮食价格远低于前期高位。德意志银行认为,全球气候干旱,加之中国已经成为玉米的净进口国、印度也已经是小麦的净进口国、全球粮食库存正在进一步下跌等因素,粮食价格具有巨大的上涨潜力。玉米是重要的动物饲料,中国人对高蛋白食品需求的增加将令中国的进口大幅增加。在未来的12个月,德意志银行认为,中国将成为玉米的净进口国。德意志银行指出,历史将证明,中国贸易状况的改变将引发玉米价格的强劲上涨。

  瑞银亚洲首席经济学家乔纳森·安德森认为,目前全球食品价格的变动不算太大,一旦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对农产品的需求大幅增加,将给全球食品价格带来巨大的上升压力。乔纳森说,在中国,土地供应下降、缺水、农民工工资的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减少以及对食品需求的增加,已经将国内食品价格推高,而且中国在未来的几年对农产品的进口将大增。毫无疑问,这将是拉动全球软性商品上涨的重要动力。

  不过乔纳森同时指出,目前“中国效应”在全球农产品市场的影响远不及能源及矿产资源,毕竟,中国的食品进口刚刚开始,而且基数非常低,无论在全球贸易还是国内需求中所占的比例都很小。而且,目前还没有明显的迹象显示“中国效应”已经出现。食品价格的上涨目前仅局限于中国本土市场,尚未传导至区域及全球市场。

  下一个重要炒作题材?

  食品是否将像过去5年的能源及原材料那样,成为全球的重要炒作题材?对此,家乔纳森的回答是:“难说,但对于亚洲市场,我们持怀疑态度。”在仔细研究了亚洲的数据后,乔纳森发现:首先,和能源及矿产品价格不同,食品价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地市场而非全球市场,其次,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对农产品需求的增长还不至于给市场带来直接的冲击。

  通过对亚洲各国CPI指数重的食品价格增长率及CPI的分析,乔纳森发现,截至去年12月,平均食品价格对整体CPI的拉动效用并不大。此外,亚洲在2003-2004年期间刚刚经历了一次食品价格上涨,当时其对全球投资者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也没有给全球通胀带来太大压力,本轮食品价格上涨恐怕也不会例外。而且,食品价格的上涨对CPI的拉动作用远不如能源大。乔纳森认为,亚洲的数据显示,食品价格的上升并没有带来太大的全球通胀压力。

  在过去的10年里,亚洲食品平均价格的升幅与CPI的升幅几乎完全一致,而且在此期间,食品价格的升幅较CPI的升幅从未超过2个百分点。相比之下,燃料价格自2000年以来升幅较CPI高出了5个百分点,并且好几次升幅较CPI高出10个百分点。尽管食品在亚洲占CPI的比重是家庭燃料消费的4-5倍,但其对CPI的整体影响还是难敌能源。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