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供需格局转换 资金介入市场 大豆将展牛市风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5日 08:15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供需格局转换资金介入市场大豆将展牛市风采

  中国国际期货吴贵君

  全球大豆市场在经历了2002—2004年的大牛市之后,受庞大的供应压力影响,价格快速回落。经过10个月时间,作为全球风向标的CBOT大豆从2004年4月初1064美分/蒲式耳快速回落至2005年2月份的500美分附近,基本上回到了原点;随后,在500—750美分区间经历了为期两年的震荡行情。而自2006年10月份开始,大豆市场再度“雄起”,经过4个月时间,CBOT大豆从540美分再次回到两年来震荡区间的上沿730美分附近。对后期行情,笔者认为,随着供需格局的转换、资金的持续介入,2007年大豆市场将重燃牛市战火。

  玉米涨价牵引豆价

  首先,仔细观察CBOT大豆走势,不难发现,庞大的供应压力是豆价自2004年以来从高位回落的主因,而产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大豆大幅上涨之际,相关农产品(如玉米)涨幅较小,比价关系使得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大幅增加,部分玉米用地转化成大豆用地。

  大豆和玉米是两种典型的竞争性农作物品种,两种作物主要用途相同,都是作为饲料、榨油和农产品深加工的原料,天气等自然因素对大豆和玉米的生长影响也基本相同。这样,大豆和玉米价格比值的变动就会直接引起两种作物种植面积的变动,进而改变两种作物的供求关系。一般而言,CBOT大豆、玉米比价的合理区间为2.5至3.3之间。如果两者的比值长期维持在2.5以下,种大豆的积极性将大幅降低,种玉米的积极性将大幅提高,反之亦然。2004年初,大豆与玉米关系曾达到3.3附近,这促使了大豆种植面积的增加与玉米种植面积的减少。

  随着玉米种植的减少及生物燃油需求的增加,2006年以来,CBOT玉米价格大幅上涨,使得大豆、玉米的比价回落至目前的1.8附近,明显低于2.5至3.3的合理区间,此种比价关系将引导农民增加玉米种植,减少大豆种植面积,这将使得大豆产量出现下降,庞大的供应压力不复存在。据市场预测,全球大豆种植面积在2007年将减少5%左右,在单产没有大变化的情形下,全球大豆产量将同步减少,如果天气出现问题,产量减少的幅度将会更大。在产量减少的同时,全球大豆需求基本保持稳步的增长,从2000/2001年度至今年平均增幅在4.8%左右,产消需涨,大豆供应压力不再,为后期的上涨提供了基础。  

  投资基金大举建仓

  资金面的变动尤其值得我们关注。价格围绕价值波动是商品市场永恒不变的定律。而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力量就来自于资金的流入与流出。在2002—2004年的大牛市中,投资基金大量买入成为大豆价格上涨的推动力量,投资基金在大豆上的净多单一度接近7万手;而在2004年4月份后的快速下跌过程中,投资基金翻多为空,由净多单转化成净空单,净空单一度达到6万多张,再次扮演了下跌的主导力量。可以说,有了资金的推动,商品价格才有大幅波动的动能,而投资基金在商品市场扮演了价格趋势的发现者角色。

  回头再看目前的大豆市场,不难发现,自2006年以来,大豆市场资金持续流入,导致大豆持仓不断刷新历史记录,目前CBOT大豆总持仓已经达到42万手的历史天量,而在2002—2004年大豆牛市中,CBOT大豆总持仓大多数时间仅在20多万手,很少超出30万手,目前42万手的巨量持仓显示了资金对大豆价格看好。

  而在巨量持仓中,再度出现了基金的身影,自2006年10月初以来,投资基金大量买入,其持仓由原先的4万多张净空单转化为创历史记录的7.2万张净多单,短短3个多月时间,基金净买入量达11万多手,占总持仓的比重近30%,充分显示了基金对后市看好并有着强烈的做多欲望。

  上面探讨的虽然是CBOT大豆走势,但由于国内大豆市场是一个市场化、国际化品种,与CBOT大豆走势联动性较强,也基本表明了国内大豆市场的价格趋势,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建设新农村”、增加农民收入的格局下,国内大豆价格同时也受到了政策的支撑。

  可以说,在供需格局转换的背景下,大豆具备了上涨的基础,而资金的持续流入,特别是投资基金再次大举做多,为豆价上扬提供了充足的动力,2007年的大豆市场有望再展牛市行情,操作上建议保持多头思路,伺机买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