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股指期货为何推迟到6月后 抑制措施或将出台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4日 14:27 中国经济时报
做空机制缺失使投资者风险控制能力受到削弱,抑制了有效需求;其次,证券期货交易、期权交易、股价指数期货交易、信用交易等方式在我国证券市场上的空白状况也导致资本市场供给相对不足,供给结构不合理。以股指期货为主的做空机制不推出,基金等机构缺乏避险工具,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市场波动的助涨助跌。 -本报记者 李晓晔 1月21日证券期货监管会议开过之后,被市场寄予厚望的股指期货基本明确将推迟到6月份之后出台。但是在采访过程中,不少业内人士表示,缺乏以股指期货为主的做空机制本身也是中国资本市场泡沫滋生的一大深层原因,应尽快推出。 多方面原因导致难产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从证监会知情人士处了解到,这次股指期货延期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指数太高;二是技术准备还不成熟。 “目前基金等机构抢筹大盘蓝筹股,推高股指,若此时推出股指期货就可以趁机沽空,锁定盈利,但是在行情火爆阶段建仓的现货持有者就会面临很大损失。2006年新进的散户多数没有长期持股的经验,风险防范意识很差。从海外市场看,股指期货推出前后,现货市场基本上都会出现大幅波动。恒生指数、日经225指数、台湾加权指数都曾因股指期货推出、机构沽空而下跌。”上述知情人士称。 首创期货负责投资者教育的市场部投资经理刘志忠和银建期货总经理助理、营销中心总监田宏鹏都告诉本报记者,投资者教育进展情况不乐观,散户参与难度大,目前推出确实仓促且风险较大。 “股指期货能够放大利润,也能放大泡沫,放大风险。推出时机的选择很重要,但就长远来说,做空机制的推出,只是迟早的问题。首先,做空机制缺失使投资者风险控制能力受到削弱,抑制了有效需求;其次,证券期货交易、期权交易、股价指数期货交易、信用交易等方式在我国证券市场上的空白状况也导致资本市场供给相对不足,供给结构不合理。”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股指期货难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据田宏鹏向本报记者透露:“首先,推出股指期货最大的前提条件——股改还没有完成到相当比例,尽管目前两市已进入股改程序公司1200家,市值占比达94.09%,但这些公司部分尚在股改进程中;其次,现有证券公司创新类、规范类评审也没有完成。按照券商综合治理的思路,100多家证券公司经过资产购并及重组之后,最终会有20余家创新类证券公司、50余家规范类证券公司保留下来,而现在已经完成评审的创新类是19家,规范类31家,尚有多家证券公司没完成评审。现在推股指期货,这些公司将没有资格参与;第三,机制上的准备还不充分,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交易所分级结算会员等机制尚没有最终明确;第四,证券及期货公司在IB(介绍经纪商)合作中的权利及义务尚未划分明确,带IB性质的合同文本在法律上究竟是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客户甲、乙、丙三方还是期货公司、客户甲、乙两方还不明确;第五,投资基金及QFII资金究竟是按自营还是客户形式参与股指期货及参与比例、进度也未明确;第六,通过仿真交易测试,期货与证券公司在硬件平台方面负荷及风险控制等是否有保证,现行指数乘数及保证金比例是否合理,尚需进一步论证。” 做空机制缺失,基金助涨助跌 曹远征认为,以股指期货为主的做空机制不推出,基金等机构缺乏避险工具,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市场波动的助涨助跌。“今年以来基金发行势头很旺,但是由于做空机制的缺失和债市不发达,基金的散户行为依然明显,每当行情来了的时候,会大力追涨,而一旦行情不济,则会加入杀跌的队伍,导致市场波动更大。只有发展债市和做空机制,才能将基金从这一怪圈中解脱出来。” 据了解,证监会已经叫停了股票型新发基金的审批。因为根据股票基金契约要求,有60%以上的仓位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建仓,股票基金的大举入市进一步推动了市场行情的上扬,一旦行情转弱,庞大的基金赎回对市场将形成重大冲击。2006年,我国共发行了88只基金,首发规模达到3812亿元,其中包括股票类基金68只。基金发行屡遭哄抢,许多新进的基金投资者对市场风险预计不足。与此同时,暂停了5年之久的封闭式基金发行也正在酝酿于近期重启。之所以选择在这一时机重启封基,证监会知情人士解释称,“这和封闭式基金中长线投资的特点有关,不必应付庞大的基金赎回,有利于市场稳定。” 曹远征认为,运用行政手段叫停股票型基金的发行过于简单,其实基金抢筹大盘蓝筹股反映出市场供给的不足,优质企业太少,基金可投资的企业有限。增加供给,让优质企业尽快上市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抑制措施将出台? 在接受采访的人士看来,“股指期货的延期,与叫停新股票基金入市、重启封基一样,反映出了监管层的最新意向”。本报记者从证监会知情人士处获悉,1月17日,国务院向证监会下发了对证券市场目前状态的征求意见函,主要针对市场是否过热、A股有无泡沫。据其透露,这也是近年来国务院首次以征求意见函的形式询问市场状态,目前证监会内部对“泡沫论”的看法也存在分歧,若以A股存在泡沫答复,近期可能会有抑制措施出台。虽然目前还不知道证监会将如何答复国务院,但可以反映监管动向的一个例子是:与股指期货一样,早先广泛讨论征求过意见的B股改革也将延期。他认为,目前盛传的加息可能性不大,加息与牛市的财富效应相比较,对投资者的行为影响有限;其次,加息还将增大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1月23日,本报记者从银监会新闻处付伟毅处得到证实,银监会已经开始检查贷款资金流入股市的情况。“我们今天已经公告,明确要求银行不得违规操作,严禁贷款资金流入股市。”据了解,目前透过银行贷款资金流入股市的主要手段有信用卡透支取现、部分银行“加按揭”或“循环贷”等创新授信业务、包括保单质押在内的贷款;以及透过典当行进行融资等。 1月20日,建行北京分行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层干部以房屋抵押贷款为例告诉本报记者:“按照规定,房屋抵押贷款只能用于消费,如旅游、留学、买车、装修、购买耐用消费品等,不得用于投资股市,但在实际中,银行很难监控个人客户贷款的真实用途。究竟有多少贷款资金流入股市,股市有无泡沫?以及对贷款资金流入股市可能引发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担忧是这次大检查的主要原因。”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