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期货市场新贵出现 中国力量背后的市场契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30日 02:52  中国经营报

  黄杰

  截至2006年11月底,内地期货市场一年交易额达到了创纪录的1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8.37%。

  在南华期货总经理罗旭锋看来,随着2007年股指期货的推出,充沛的资金在未来几年中将为中国期货市场带来数十倍甚至上百倍于现有市场规模的发展空间。

  根据申银万国最新统计显示,2006年前11个月,深沪股市资金存量为5900亿元,比2005年初的2500亿元上升了近1.5倍。而目前期货市场商品期货总的资金量不足200亿元,股指期货推出后,期货市场新增资金以深沪股市资金存量的5%计,即可以达到近300亿元。

  “国储铜事件”暴露期货短板

  “中国资本市场正在发生深刻转变,而期货将扮演引领者和催化剂的作用。”期货界研究专家胡俞越的话令人亢奋。

  亢奋的背后则是一次次心痛。

  2006年5月,国储铜事件不得不在国内期铜价格飙升至8万元/吨的涨声中了结。其时,伦敦金属交易所期铜价格更是一度触及8000美元/吨的天花板。显然,由普通交易员刘其兵以3000多美元/吨建仓空头所引发的损失丝毫不比中航油少。

  “中国官方甚至来不及好好汲取中航油事件的教训,就被国际资本界把国储铜事件放大到了一个更高、也更宽泛的层面——中国因素。”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坦陈,国储铜事件触痛的不光是中国期货业,政府恍然明白了:中国因素原来并不等于中国力量,而夺取大宗产品定价权更离不开期货市场。

  “空头不死,多头不止”。如果说中航油、国储铜两大事件仅仅让一些国有资产受到一定损失,那么,中国因素概念被国际资本无端放大,却恰恰暴露出中国期货市场建设严重滞后的短板。

  期货市场重新定位

  回想国储铜事件惨烈的教训,美国飞马期货全球副总裁施云付不止一次告诉记者:“中国期货市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疯狂,这意味着中国官方正在重新认识和估算期货对国民经济所带来的贡献。”

  经过2005年期货新品饥荒之后,2006年初,中国期货业就“生”下了白糖、豆油这个“双黄蛋”。2006年底,郑州商品交易所更是在没有任何前兆的情况下,在全球抢先推出了首个PTA期货。

  在商务部市场建设司某官员看来,中国政府正在想办法,尽可能多地把一些具备一定上市基础的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尽快培育成为相应的期货市场,比如茧丝绸。

  “国储铜事件已经让政府充分认识到了期货的重要性,包括商务部、证监会甚至国务院都在展开对期货业的重新认识和定位。”该官员说。

  中国力量背后的市场契机

  随着2007年来临,国债期货、利率期货的上市进程也会全面提速。“这也是现阶段中国期货业狂躁不安、兴奋异常的原因之一。”格林期货副总经理于军礼判断,2007年的期民将成为时尚引领者。

  “从商品期货走向金融期货,这是任何一个期货大国的必经之途。”胡俞越说,在国家对期货重新定位之后,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正在打开中国虚拟经济海量增长的魔盒,甚至可以预期,2008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股指期货交易量第一大国。

  华夏期货公司总经理梁竣说:“当市场狂热不安时,商机往往和风险孪生,逐利而动的资本需要冷静应对可能出现的种种不测。”不过,他认为,在人民币潜在升值的大背景之下,投资期货会赚取到往年不可能有的收益。

  芝加哥鑫侨期货公司总裁Steven认为,即便剔除人民币升值因素,当中国因素转变成为中国力量时,这种力量势必牵引世界大宗商品价格朝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此时,中国期民显然有理由在期货市场赚得盆满钵满。

  2007年可能推出的期货新品种

  商品期货:钢材、菜籽油、生猪、塑料、茧丝绸。

  金融期货:沪深300指数期货、沪深300“迷你型”指数期货、利率期货。

> 相关专题: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