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中国因素和流动性不收紧 金属大牛新年不停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 05:47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黄宪奇

  2007年,“中国因素”和全球流动性不会明显收紧,注定商品市场最大的牛市概念依然存在。

  因产油国减持美元,10月中旬以来,国际货币市场经历了一波动荡。美元指数从87.30的高位一路走低至82.24,美元总体贬值了5.79%。同时,全球股市却一片大好。

  商品市场方面,农产品和锌、镍为代表的有色金属相继掀起了一波飙升行情。金融市场中唯一表现低迷的就是美国债券市场,但业界认为这主要是其他市场对债市资金的分流,并不是升息预期增强所致。种种迹象表明,资金对债市避险需求降低,而对股市和商品市场兴趣增加;背后反映的是,美国经济疲软并未阻碍投资者对全球经济的持续乐观。

  从3季度末开始,国内经济增长出现减速、信贷放缓趋势也得到确认,似乎经济在下行中运作已成主基调。但最新采购经理指数又显示,基础设施建设在夏季沉默之后重新起步,经济反弹征兆也若隐若现。继9月份的PMI(采购经理指数)强力反弹至57之后;10月PMI仍居高不下,为54.7。至此,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已连续21个月站稳在50以上。值得关注的是,本轮PMI回热主要集中在有色金属主要消费区—交通设施和机械设备需求的强力反弹上。换言之,在经过夏季短暂沉寂后,新的一轮以铁路、地铁建设为主导的基建投资又开始活跃。基建投资反弹可能是明年经济回暖的先兆。近期的一系列调控举措表明,中央基本认可目前“快而好”的经济增长态势,并不担心经济出现过热。如此看来,

宏观调控的力度可能有所改变,新的经济加速或许在明年初重新启动。

  库存方面,以镍、锌为代表的小金属品种反而出现持续下降的局面。另外,“超级牛市”的特殊性在于全球性长期供需失衡(全球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导致所有商品需求同步大增而整体性供不应求),A类商品追求供需均衡需要B类替代,(如原油、玉米、甘蔗)但又造成B类商品短缺,如此轮番推动上涨,使行情逐渐深入展开,周期性牛市时间被大大延长……如此说来,金属牛市在新的一年仍难见终结之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