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玉米渐显商品龙头风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 05:34 中国证券报

玉米渐显商品龙头风范

  东华期货 陶金峰

  近来玉米期货十分活跃,成交和持仓量大幅增加———13日,成交量超过149万手,创上市以来新高;14日,成交仍高居133万多手,同时其总持仓已达135万手以上,居国内各商品首位,并再次刷新连豆持仓于2003年所创115万手的历史纪录。丰富的题材以及市场资金的追捧,使得玉米期货大有取代原来商品老龙头———大豆和铜的势头。而随着东北新玉米的即将上市,多空分歧继续加大,一场多空大战即将上演。

  玉米渐成新龙头

  与铜和大豆近期的低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玉米深加工尤其是燃料乙醇需求的快速增长,玉米市场正不断吸引场外资金进入,成交和持仓量稳步增加———国庆长假之后,大连玉米期货持仓量从节前的60万多手,激增至11月14日的135万多手,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增仓量高达75万多手,吸引场外资金近10亿元。即使这样,玉米增仓仍势头未减,预计总持仓可能增至150万手甚至200万手,果真如此,国内商品期货新龙头非玉米莫属。

  市场行情内强于外

  美国农业部(USDA)11月9日公布的最新月度供需报告预测,2006/07年度美国玉米产量为107.45亿蒲式耳,低于市场平均预测的108.38亿蒲式耳及上月报告的109.05亿蒲式耳水平;玉米结转库存预估为9.35亿蒲式耳,较上月削减6100万蒲式耳,但高于市场平均预测的9.12亿蒲式耳水平,玉米年度出口、饲料需求预估分别较上月报告下调5000万蒲式耳。另外,该报告将中国2006/07年度玉米产量预估上调了200万吨至1.43亿吨,将结转库存下调了206万吨至3130万吨,对中国玉米年度出口预估仍保持了上月的400万吨水平。综合看来,尽管该报告对玉米期货构成利多,但市场9月份以来的大幅上涨已将其影响基本消化,表现在盘面上,9日和10日CBOT玉米期货均回落调整,而国内玉米期货却强于外盘,并在短暂的小幅调整之后,于13日再次发力上拉,14日维持强势调整。

  市场分歧加大 多头优势明显

  在东北新玉米即将大量上市的情况下,国内丰产已成定局。但尽管如此,各方对后市仍有较大分歧———多方主要观点为,一是玉米工业消费旺盛,将推动玉米后期价格上涨。预计到2006年底,东北三省深加工能力将超过1000万吨。新玉米上市至春节前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最为活跃,且其收购价格往往高于周边粮库及贸易商,这对市场行情影响越来越大。14日,长春大成及金成公司国标新二等玉米收购价格为1200元/吨,保持稳定;梅河阜康酒精厂将水分14%新玉米挂牌收购价上调30元/吨,达到1250元/吨。同日,华北黄淮地区以及南方销区玉米价格也稳步上涨。其中,青岛地区饲料厂中等标准水分玉米进厂价1360元/吨,比13日涨50-60元;郑州地区中等新玉米站台价1270元/吨,涨20-30元。与此同时,国内港口玉米价格出现暴涨。其中大连港二等玉米平仓价为1450元/吨,比13日涨90-100;广东蛇口港700左右的玉米成交价在1600元/吨,水分在14.5以下,比13日涨80元左右。二是玉米饲料消费需求恢复增长。近期家禽和家畜价格保持在相对高位,而鸡苗和鸭苗的坚挺也反映了养殖户对于后期补栏的积极性较高。另外,产区农民惜售,港口库存偏低,运输成本增加,出口恢复等利多因素也对玉米后市构成支撑。而空头的主要理由则是:国内玉米丰收,东北新玉米即将大量上市,玉米供应压力将增加。此外,玉米现货与期货价格脱节,期现有100元/吨以上的套保利润空间,期货价格上涨基础并不扎实。

  笔者认为,多头主力利用短期市场偏多的氛围和资金优势,有可能将套保盘和投机卖盘吞没,甚至已做好接实盘的准备,期货价格上涨很可能带动现货价格的上扬,而现货价格拉低期货价格的可能性较小。玉米后市不仅取决于现货的供需基本面,更大程度上还会受到市场资金取向的影响。由于目前场外资金还在继续大量介入,玉米后市大战不可避免。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